前景不妙!習急給國人打預防針;中國股市暴跌!「里程碑事件」成諷刺【阿波羅網報道】
作者: 阿波羅網林億
前景不妙!習近平急著給國人打預防針;銀河系第二多物質,中國95%靠進口中共能突破卡脖子?中國股市暴跌!彭博發重要信號;「里程碑事件」成諷刺中國首艘國產郵輪逾七成外國造。
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阿波羅網政經熱點。今天是美國時間1月3號,星期三。今天的主要內容有:日前中國首艘國產郵輪開啟商業首航,中共藉機大肆鼓吹,不過其含金量卻令國人汗顏。
中國經濟深陷泥潭,無法自拔,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最新發表的新年賀詞中,也充分表達了這一點,給國人打了預防針。
中國股市暴跌,到了抄底入市的時候了嗎?
氦是銀河系中第二多的物質,但中國卻超過9成需要進口,擔心卡脖子。
下面請看詳細報道
1中國首艘國產郵輪,逾七成外國造
中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2024年1月1日正式開啟商業首航。中共官方媒體稱,這是中國造船業的「重大里程碑」,並大肆宣傳民族自豪感。
但不太引人注目的是,這艘重達13.5萬噸的「愛達‧魔都號」嚴重依賴外國技術,就像中國第一架國產客機的關鍵部件和系統採購來自外國公司一樣。
建造這艘豪華郵輪的中共國有企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船),總設計師是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他告訴中國國內媒體「出行一客」,「愛達‧魔都號」的國產化率還不到三分之一。
陳剛表示,在跟中船外高橋合作的110家總包供應商中,有30%的合同金額是以人民幣結算,給到中國公司,30%是可供參考的國產化率數字。
從一開始,中國的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就看準了要獲得外國技術,並在外國援助下建造。
2015年,中共國營企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與總部位於美國的郵輪營運商嘉年華集團、義大利造船廠芬坎蒂尼集團和英國國際船級社勞氏船級社簽署了關於發展中國郵輪業的聯合聲明。
中船集團將負責郵輪的建造,嘉年華集團負責郵輪的運營及管理,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負責郵輪的設計論證,英國勞氏船級社負責郵輪的質量管理。
這艘中國豪華郵輪採用瑞士工程技術集團ABB提供的推進系統。
對於經營「愛達‧魔都號」至關重要的自動化與控制系統,北京向芬蘭瓦錫蘭求助。
石英財經網(Quartz)說,事實上,中國首艘郵輪的製造思維符合北京的策略,即說服外國公司與其分享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廣大市場的機會,然後透過創新和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在他們自己的遊戲中擊敗他們。
近年來,這種情況在許多技術中都得到了體現,包括高鐵和電動車電池。
2前景不妙,習近平急著給國人打預防針
在最新發表的新年賀詞中,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說:「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他承諾將加大力度支持經濟增長,並解決人們對就業和生活成本的擔憂。他說:「一些企業面臨經營壓力,一些群眾就業、生活遇到困難。」
就在習近平發表講話數小時前,北京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出現新的疲軟跡象,由於國內外訂單變得稀少,製造業活動在12月份進一步萎縮,服務業也因消費者緊縮開支而舉步維艱。
「接下來會怎樣?可能又是稀鬆平常的一年,」GlobalData.TSLombard亞洲經濟主管Rory Green在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道。「增長不會崩潰,但也不會重新加速」。
人們期待中的中國消費熱潮遲遲沒有出現。中國房地產行業動蕩不安,許多住宅樓爛尾,不少開發商陷入困境,這種局面削弱了消費者的支出慾望,家庭轉而選擇儲蓄。隨著西方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大肆購物后對進一步購買的需求減少,中國的出口增長放緩。此外,房地產投資大幅萎縮。
中國房地產市場仍陷於深度低迷。克而瑞(China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Corp.)周日非公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房企巨頭的新房銷售同比下降35%。
百強房企在2023年銷售了總價值7,600億美元的住宅,同比下降16%。根據克而瑞的數據,百強房企2023年銷售總額還不到2021年銷售總額的一半。
另一個跡象是通貨緊縮。11月份消費者價格和生產者價格均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中國物價增長的疲軟與其他大多數國家過去一年經歷的嚴重通貨膨脹形成鮮明對比。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選擇了廣泛但零敲碎打的刺激措施,包括適度降息、放寬一些較大型城市的購房限制,以及採取其他小規模措施為經濟增長築底。
3中國股市暴跌!彭博發重要信號
對一些投資者而言,中國股市暴跌近60%是買入中國股票的信號。在彭博最新的Markets Live Pulse調查中,417名受訪者中有近三分之一表示,他們將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與最新的調查形成鮮明對比,在2023年8月份的類似調查中,這一比例僅為19%,也高於2023年3月份計劃增加敞口的25%。目前僅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預計會減持中國股票。
根據MSCI中國指數,中國股市在2021年初見頂,此後暴跌近60%,陷入熊市。中國股市暴跌反映出房地產債務危機、消費者信心受到侵蝕以及中國經濟放緩。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最近的研究顯示,2023年印度和巴西等市場的相對表現優異,意味著對中國的配置接近10年來的低點。
彭博社強調,押注中國並非沒有相當大的風險。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仍處於低迷狀態,影響整體經濟的信心。MLIV Pulse調查顯示,預計這將是2024年中國最大的問題來源。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在最近的一段時間里,低廉的估值不足以成為購買中國股票的理由。
MLIV Pulse調查顯示,觸發MSCI中國指數反彈的因素可能包括某種形式的中國式量化寬鬆(QE),以及政府支持的基金買入更多股票。
4銀河系第二多的物質,中國超九成靠進口
牆內自媒體正解局文章稱,氦(Helium,He)在元素周期表裡排第二,是第一個惰性氣體元素,是僅次於氫氣最輕的氣體。
憑藉著低密度、低沸點和惰性等特質,氦氣被廣泛應用於國防、航空航天、核工業、科研、醫療、工業等領域。
最近幾年,中國每年的氦氣消費量都在2000萬立方米以上,佔全球消費量的10%以上。
氦是一種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主要賦存於天然氣中,生產方式也是從天然氣中提取。
中國天然氣中含氦量普遍較低,氦氣總量預計不過11億立方米,僅佔全球的2%。
此外,氦氣無法通過化學合成獲得。
目前,卡達是中國最大的氦氣進口來源國,佔比80%以上。
不過,卡達生產氦氣的技術和設備,全部來自美國。
這為美國的「長臂管轄」埋下了「後門」,中國氦氣仍有被「卡脖子」的風險。
2022年,中國氦氣進口量為2209.1萬立方米。
簡單計算一下,中國有將近92%的氦氣依然需要進口。
與此前95%的進口依賴度相比,有進步,但並不明顯。
有觀點認為,中國自主生產的氦氣,雖然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卻可以成為有力的籌碼,讓外國供應商不敢肆意漲價和隨意斷供。
不過也有不同看法。
網友「yaleboy”表示,為什麼中國什麼都要自己有、自己會,許多人都認為中國是要做老大做第一,但是只要不是腦殘,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中國政府高層也明白。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分工時代,互補是最佳的,也是科技能得到如此發展的原因。
中國政府一直偏執于要做十項全能冠軍,其根本原因在於恐懼。他們知道自己制度和執政合法性會有危機,是與世界潮流相背的,總有一天會被群毆剿滅,所以才會偏執于不要被人掐脖子,什麼都要自力更生。
全年世界那麼多國家都不需要自己什麼都會,包括晶元、光刻機,連美國也不會。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害怕。
所以中國政府長期都處在被圍殲的恐懼中,才一直喊鬥爭,這就像是刺蝟,是不是展示身上的刺,告訴別人:你不要過來啊!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原文鏈接:前景不妙!習急給國人打預防針;中國股市暴跌!「里程碑事件」成諷刺【阿波羅網報道】,來源:阿波羅網林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