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獨裁政變:五千軍人包圍首都,差一點!你我認識的澳大利亞就不一樣了

2018年03月13日 16:47

來源:馬說東西

歷史,就是充滿了陰差陽錯。曾差一點成為法西斯國家,也差一點出現希特勒第二。

全國5000多青年軍官,滿懷「救國精神」,準備像納粹進軍柏林一樣,包圍首都,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那一次「救國」成功,太平洋上又多了一個法西斯國家,日本多了一個幫手,二戰與中國的命運,都充滿了不確定。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獨裁,為什麼一度被視為救國良藥?

他的名字,在今天的澳大利亞,仍然如雷貫耳即便剛剛落地的華人,第一個摸到的東西,也是他的頭像(你猜猜是啥?)

他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大學、高速公路、醫院,甚至一個地方市政府。他的頭像,印在百元澳幣上。

你現在知道了,他就是:莫納什!

約翰莫納什將軍。

一百元澳幣人物肖像--約翰莫納什將軍

他出生,為國身經百戰,最後成為澳洲三軍總司令。某種意義上,算是是澳洲「開國英雄」之一

莫納什的名字,對於華人也不陌生。莫納什大學,是中國學生的留學熱門之一。莫納什市,今天已成為著名華人聚居區。

被華人熟知的莫納什大學和莫納什市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莫納什將軍,看起來是個正面人物形象。但在1930年代,一場陰謀在半公開進行:

莫納什將軍,要成為澳洲獨裁者!

效仿墨索里尼、希特勒,拯救經濟危機中的祖國澳洲!

當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 也波及了澳洲。墨爾本、等大城市,人口突然銳減——失業的城裡人,不得不跑到鄉下找吃的,或者到農場當苦力。

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澳大利亞人不得不到鄉下做苦力(圖片來自網路)

如何將國家拖出危機的泥潭?人們開始覺得:議會監督下的政府,實在是個負擔。獨裁者,才可能是國家的救星,因為他強硬、有力、連續性!

吉姆斯,才當選上台2天,就碰上了1929年的華爾街大崩盤。他正使著吃奶的力氣,設法挽救危局,更煩心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政治對手,一個有著中國式姓氏( Jack Lang )的州長,說三道四,挑戰他的一把手權力,而且還贏得了黨內很多人的支持。

左圖為Jack Lang,右圖為時任工黨總理James Scullin

怎麼看都是:還是獨裁好!因為沒有雜音,可以專心干自己想乾的事情。

1932年時,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沒工作了!想一想,是挺可怕。

因此,當總理吉姆斯,掙扎到1931年——離最壞的日子還有一年時,很多澳洲愛國群眾,無法淡定了。

一個「公民陰謀」開始醞釀

將民族英雄莫納什,擁戴為「澳大利亞獨裁者」。就像墨索里尼、希特勒一樣。

首府,一群軍人聚集起來,開始策劃一場「進軍,民眾與軍人逼宮」的陰謀。

其實,「獨裁」二字,並不是一生出來就是貶義詞,相反,卻一度很時髦、很鼓舞人心。在歐洲大陸,很多「非主流」(unorthodox)的觀念,當時看起來,都挺好的。包括「獨裁」、「法西斯」、納粹(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遠在天邊的澳洲人,更不看到啥危險。

指定一個獨裁者,似乎更有希望救民於水火。

希特勒不就是這樣嗎?!

澳洲的愛國群眾、以及密謀的軍官們,慷慨激昂地說:

希特勒上台後,雖然實行黨禁、言禁、禁止工會,但是發展了經濟、改善了人民生活呀!

希特勒上台後,以軍工、基礎設施帶動經濟,雞的屁迅速增加。希特勒聲稱:他好些個夢想之一,就是德國百姓,人人都有小汽車!今天的「大眾汽車」,就是響應希特勒號召成立的:製造人民買得起的汽車!

所以,大眾 Volkswagen,實乃「人民汽車」之意!

Volks,人民;  wagen,車。

二戰時期,大眾汽車的廣告(圖片來自網路)

納粹聲稱要建立「真正的人民國家」,上台後頒布第一個法律,就是保護楊白勞(欠債的),打擊黃世仁(債主),目的是「遏止人民的貧困化」;1938年,乾脆立法廢除成千上萬的債務。你若討債時態度不好,會被當作「德國人民的敗類」, 予以嚴懲。

雙管齊下,普通群眾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

而且,希特勒的各種「嚴禁」,也讓國家面貌一新。納粹黨反對官僚作風,聲稱要貼近人民大眾,要求公務員「既要不辭勞苦,又要不怕犧牲自我利益,公正地實現社會福利思想」。

因此,窮途末路的澳洲人民,怎麼看都是:還是獨裁好!

其實,當年的蔣介石先生,也提出過「法西斯可以救中國」啊。當然,被人家臭罵了一通。

澳洲軍官的」獨裁者計劃「是:

即然指定獨裁者,是救國的唯一道路,那麼莫納什爵士,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約翰莫納什爵士(圖片來自網路)

他大學學歷,博覽群書。學的專業是工程,但打起仗來,立刻就能帶部隊,轉戰過埃及、參加過著名的Gallipoli之戰,最後在1918年成為三軍總司令,萬眾景仰。國家,應當由這樣的強人掌權!

計劃也很簡單

精選5000名退伍軍人,號召他們迅速行動,進軍堪培拉,包圍這個年輕的首都。

如果糾集不了這麼多人,第二套方案是:組建「黃衫軍」(khaki)。就像墨索里尼的黑衫軍,或者納粹黨的「褐衫軍」,從全國進入首都,逼適魏瑪共和國下台、扶希特勒上台一樣。澳洲軍官們明顯是受到了上述啟發。

一旦首都、議員、各部委被控制后,事先組織好的「革命者」( revolutionaries),則將政權交給莫納什將軍。

但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一直就模糊不清了。

因為這些獨裁的信徒們,仍然改不了「民主」的惡習,竟然內部討論起來。於是有人說:莫納什將軍是獨裁者唯一合法人選;而另一部分勢力,則說什麼:包圍首都、奪取權力,應當以英國國王的名義。

說好的獨裁么,結果又爭論起來。

另一個疑雲是

莫納什似乎對 「絕對權力」,沒啥胃口 (have no appetite at all forabsolute rule);也聲稱永遠不會參与推翻民選體制。然而,話音未落,1931年10月,在「獨裁者計劃」公布2個月後,將軍突然心臟病突發,去世了

這樣一個看起來「利國利民」的計劃,就這麼耽擱下來。

澳大利亞用了差不多10年工夫,才從經濟大蕭條中恢復過來。

德國那邊,信心滿滿,認為納粹並不意味獨裁、鎮壓和禁言,而是自由和冒險的廣大群眾,本來要使國家迎來一個「光輝幸福的末來」, 最後,卻帶來一場20世紀人類最大的災難。

即便希特勒的德國夢之一:人人買得起小汽車;到死也沒實現。反而是在他極力反對的民主體制下,最後實現了。這實在是一個遺憾。

當時的澳洲,沒有產生「強人救國」的故事,看起來不咋完美,沒有德國那樣的「大起」,但也沒那樣的「大落」。甚至,就這麼一路爭吵著,最後也鬧個全民小康,墨爾本還鬧個連續七年世界宜居第一。

因此,今天的澳洲,回頭看那一場獨載運動,只會哈哈一笑了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