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財聚焦| 在澳洲生孩子 是否就要接受女性處於劣勢的殘酷現實?
來源:澳財網
世界上的高管中,只有11%是女性。
世界上各地的富豪,在福布斯財富榜上有名的,只有5%是女性。
76%的女性在升職的時候會遇到「性別玻璃天花板」。
67%的女性結婚後,會為了照顧孩子,放棄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而男性不會這樣。
澳洲貿易工會理事會(The Australian Council of Trade Unions,以下簡稱為ACTU)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在人生的各個階段,相對於男性在經濟上都處於劣勢,工資性別差距問題有待改善。
《太陽先驅報》報導,根據該報告的統計,女孩從小就比男孩獲得的零花錢少11%;同為大學畢業生,女生要比男生得到的錢少18%。同是打工,女性的工資卻比男性少17%,約一周284.20澳元。而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后,工資差距進一步擴大,只能掙到與她們同年齡男性工資的60%。
等到退休的時候,女性得到的養老金還不到男性的一半,只有138,150澳元,而男性的養老金為292,500。該報告還顯示,60%的女性根本沒有養老金,有38%的女性在貧困中退休。
那麼,在澳洲,女性究竟為何在職場以及財務方面都處於劣勢呢?今天《澳財聚焦》節目我們請到了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先生一起來探討。
一 即使有福利在手,生育依然會進一步加大女性劣勢
澳洲的福利健全幾乎是全世界的共識,但實際上,再多福利女性依然在職場以及財務上處於無可奈何的劣勢。
這個結論其實很容易解釋,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來源於工作帶來的薪資,如果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變少,直接的間接的、或短期或長期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收入以及職位晉陞。從這個角度來說,女性暫停工作去生孩子、養育孩子,都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後果。
比如:在澳洲,許多女性在生兒育女后未返職場,有的是以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為重,但還有一些卻是出於找工困難、無人幫忙看管小孩、保姆費用太高、上班后失去的政府福利、昂貴的托兒服務費、重返職場后收入增加不多等原因,或自願或不甘地成為了全職媽媽。
澳大利亞家庭、收入和就業動態(HILDA)調研自2002年起對澳大利亞全國9500戶家庭超過17,000名受訪者進行了隨訪,並於近期發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澳洲幼托成本飆高,5歲以下幼兒保育成本自2002年以來出現顯著上升。相比2002年,雙親家庭幼托成本上漲幅度為75%,單親家庭幼托成本上漲幅度為104%。
甚至可以說:在澳洲,上班和在家帶孩子經濟效益已經相同。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先生在節目中舉例說:以一個典型的華人家庭為例,假設有兩個5歲以下的小孩(5歲以上可就讀公立學校,不收學費)。假設媽媽每周上班3天,收入為3萬元。孩子入托3天,園費每天100元。每年的園費托兒費共3萬元,媽媽上班能拿到50%的托兒費回扣,實際所付託兒費為1.5萬元。
當然,實際的情況將會更複雜。如果將醫療征費等因素也考慮在內,差別實際還會再小一些。
澳洲公共政策智庫機構格拉頓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曾做了一項研究顯示,作為家庭第二賺錢者的女性,收入與付出的不平等使她們掙得越多,失去的政府福利——諸如家庭稅收優惠方面的福利就越多。甚至使她們的收入每一元錢就少了20分。
影響媽媽們重返職場的因素多樣,包括有個人情況、受教育水平、收入、家庭狀況和價值觀等等,但這個調查顯示,邊際稅率、社會福利和托兒費用是最主要的因素。
目前的稅收福利制度系統嚴重阻礙了媽媽們從工作中獲得收入。媽媽們在工作時間、工作多少和是否值得去工作之間面臨著困難選擇。同時還承受著親子時間減少、處理工作和家庭責任等多方壓力。」
調查證明,只有十分之一的家庭由於女性做全職工作代替兼職工作而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消除那些阻礙婦女重返職場的不利因素,提高女性工作參与對澳洲經濟影響重大。如果增加6%的婦女參加工作,澳洲GDP將每年增長250億澳元。
最重要的政策的改變是家庭福利、兒童保育福利和退稅的政策,以便一個家庭中的第二收入來源(通常是媽媽)能夠在扣除稅收、福利和托兒費后得到更多的收入。而這對政府預算來說也有實實在在的好處,因為納稅人增加了,納的稅也多了。
二 有孩子以後澳洲中產階級往往「一人養全家」
澳大利亞住房、收入和就業動態年度報告(HILDA)中的數據表明,澳大利亞中上階層群體所背負的壓力陡然上升。
所謂的中上階層是指那些在人們看來似乎已擁有了一切的人群,即有房、有車、小孩上私校的人群。
對於年輕人和較低收入階層群體而言,這類人所面臨的壓力似乎眾所周知——不斷增加的生活成本導致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以降低支出。但是這份調研報告同時也指出較高收入群體實際上面臨的壓力更大。一方面,他們也受到收入增長疲態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他們的開支較其他群體明顯要大。
據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開始意識到未來5年內他們並不一定能維持現有高收入水平。無論是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所、零售業或其他專業領域,未來5至10年內就業人數將大幅下滑。
目前,澳大利亞所面臨的情況是收入增長率持續疲態的同時學費、電力和能源成本持續攀升。
因此,與較低收入人群一樣,較高收入家庭也開始考慮收入顯著下滑情況下將如何進行支出調整。尤其是夫妻中只有一個人工作的家庭,所面臨的壓力顯然是雙倍的。
此外,根據HILDA調研報告,對於雙親家庭而言,澳大利亞學齡前兒童每周的育兒費用中位數增長了75%。對於單親家庭而言,這一費用增幅已經翻番。
與此相對應的是澳家庭收入停滯不前。HILDA報告指出,自2012年以來,澳大利亞平均家庭收入實際上已出現小幅下滑。除企業最高層管理人員外,幾乎所有人均受到了收入增長疲態的不利影響。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先生指出,確實,澳洲稅收制度是以個人為單位,而不是家庭。那麼考慮繳稅問題,許多家庭都選擇了一人留在家帶小孩,另一個人出去工作。但當今澳洲經濟環境之下,如果一個家庭採取「一人賺錢,養活全家」的模式,實際上從風險評估方面考慮是並不穩妥的。夫妻兩人都有工作及穩定生活來源的家庭更容易面對未來社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經濟方面突如其來的壓力。
三 澳洲全職媽媽指望房產養老真的靠譜嗎?
據Domain報道,一年一度的《澳洲家庭、收入與勞動力動態報告》(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Survey,簡稱HILDA)近日出爐。
數據顯示,澳洲女性不僅在財富總額上遜於男性,她們資產組合的多樣性也不及男性。相比男性,女性資產更可能綁死在房子上,這就意味著她們不僅財政狀況堪憂,養老金儲蓄亦或不夠充足。
報告表明,房產佔了澳洲單身女性總資產的將近一半,在單身男性中的比例僅39%。而男性的資產組合中,養老金、商業資產及金融投資所佔的比重均高於女性。
由於老年人群收入來源的收窄,先前財富的積累對其晚年經濟狀況有著重要影響。男女資產的差距在財富積累過程中擴大,到了退休年齡,多數女性都面臨著存款不足的窘境。而隨著各州政府對退休、老年看護及醫療福利的削減,男女財富差距逐漸演變成男女晚年生活方式的差別。
而由於儲蓄及養老金存款不足、沒有其他投資資產,房產成為許多澳洲女性的主要財富。
事實上,若沒有房產,光靠退休金及養老金餘額根本無法支撐許多退休人士的日常生活開銷。
但作為一種財富形式,房產在出售和購買的過程中都存在交易困難及成本高昂的劣勢。
調查還發現,相比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更可能因喪偶或疾病而出售房產。以房產為主的資產組合,易使女性在養老金資產測試(Age Pension assets test)中處於劣勢。這就迫使老年女性不得不從房子中抽資來填補養老金缺口,最後或因未來房價不穩,而承擔一系列的風險。
四 承認女性具有天然職場劣勢—從決定生孩子的那一刻就做好財務規劃
由此可見,生兒育女固然是非常激動人心,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孩子帶來的經濟壓力也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與我們如影隨形。在決定生小孩之前,就做好必要的財務規劃也顯得尤為重要。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先生指出,澳大利亞法律在保護女性福利方面還是比較完善,在產假當中的女性依然可以領取薪資,也不會被開除。同時在生育后,也有機會重新回到原來工作崗位上。
但女性在職場上的劣勢卻也不能否認,比如:
1,同一種工作職位,女性的薪資平均會比男性少18%;
2,女性為了孩子、家庭而中斷原有工作;
3,女性為了配合家庭需求,轉而從事其他兼職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4,女性很可能會因為種種與家庭、孩子有關的原因失去升值加薪的機會;
根據澳洲最大的養老金管理公司之一REST的統計,女性如果因為家庭因素決定中斷工作,就意味著會失去約16萬澳元的養老金積累;因生育等原因中斷工作后,重返職場的女性會比自己同期進入公司的男同事薪資低29%;總體統計來看,女性在67歲退休時,養老金平均比男性少28.3萬澳元左右。
以上這些數據,都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澳洲,女性在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特別是在職場和財務上。那麼如何為自己未雨綢繆呢?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先生建議,女性可以在工作能力最強的時間多為養老金供款,哪怕每周多20元,都會在40年後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養老金的重要性還沒有被提及。畢竟,眼前好像有幾百件比養老金更重要的事情。但事實上,如果你能在年輕的時候就意識到養老金會是你未來最大的「資金池」,那將會受益無窮。
眾所周知,在澳洲年收入在1.8萬以上就需要繳納稅費,如果年收入在8.7萬以上繳納稅費的比率高達37%還要額外再加上近2萬澳元。可以說,每1000澳元收入就要白白交出去近390澳元。但如果選擇將這1000澳元放在養老金賬戶,那需要繳納稅費的比率僅為15%。
根據澳洲政府規定,優惠供款上限為2.5萬澳元/年,也就是說,通過優惠供款進入養老金賬戶的收入,只收15%的稅,而且可以從稅前收入扣除,降低個人所得稅。(若年收入超過25萬澳元,還需繳納額外15%)
把錢交給澳洲稅局,還是為自己的未來「添磚加瓦」,你怎麼選?
根據澳洲養老基金協會(Association of Superannuation Funds of Australia)公布的最新數據,如果從20歲起,每月多往養老金賬戶注資50澳元;待50歲時,他們的養老金存款能多增11,300澳元;待67歲時,他們的賬戶餘額便能多增49,800澳元。
其實,許多女性在做全職媽媽的時候並不快樂,很大一部分女性都想要在某個節點重返職場,但目前世界發展速度極快、技術發展也極快,知識和技能都在日新月異的更迭。對於女性來說最值錢的資產不是房子、車子、首飾、名表或者名包,而是你自己賺錢的能力。
如果女性在做了五年全職媽媽,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在了照顧孩子、打理家務上,那五年後重返職場很有可能面臨一個自己的技能已被淘汰的現實。
所以,只要你擁有賺錢的能力,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五年還是十年都不成問題。那如果失去了賺錢的能力呢,後果不堪設想。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先生建議,如果有重返職場的計劃,就要提前做好準備,不斷學習本行業、職位相關知識。
如果現實情況確實不允許女性再次重返職場,那麼就可以多學習家庭理財相關知識,不論是家庭開支還是未來小孩教育基金,內行操作與理財小白操作的結果一定大有不同。利用理財技能管理家庭財政,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一種經濟上半獨立的表現。對家庭的經濟貢獻更是不容小覷。
結語
做女人挺累的,要生孩子,而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會跟媽媽更親密,自然付出的時間精力就會更多。還要工作讓自己有進步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但如果真的不用上班了,可能身體是不累了,過不了多久,你的精神就開始崩潰了。因為你的世界里,就只剩下老公和孩子。老公跟你瞪個眼,你都會覺得天要塌了。孩子不聽話,你都會覺得未來沒有指望了。
不得不承認,做媽媽比做爸爸要複雜、責任重大的多。
實際上,各家事各家知道,不可能都涌去做職場媽媽。媽媽們如何在全職和職場間做抉擇,建議先問問自己一下三個問題:
-
家庭經濟是否支持
-
家庭成員是否支持
-
自己內心的認同和平靜
當你愛上一個人,你會希望自己更美麗更溫柔。而當你成為一個母親,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但在這之前,我們要先確保,我們為自己的以後做好了理智的規劃,永遠不要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