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進口新規通過 海外食品將面臨更嚴格審查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本周二(2018年9月11日),議會通過加強進口食品監管法案,澳大利亞當局對於阻止不安全食品進入本土市場有了更大的權利。
事實上,該法案是在一年前提出的,其原因還要追溯到2015年和2017年,澳大利亞境內2次因為進口冷凍漿果而導致消費者感染肝炎。
兩次血的教訓
2015年,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以及新南威爾士州等多個地區發現消費者疑似因為食用了產自中國在澳大利亞進行包裝銷售的漿果而染上甲型肝炎(A型肝炎)。
隨後,進口商帕蒂食品(Patties Foods)在澳大利亞全國下架並召回旗下Nanna's和Creative Gourmet兩個品牌的4種冷凍漿果產品。該公司發言人將其歸結為,污染來源疑似來源於中國工廠清洗漿果時所使用的清水,因此公司已不再使用中國的包裝工廠。
該說法遭到外界反對,與其推卸責任,不若說澳大利亞本身缺乏對進口食品測試甲肝的能力。
當時,該事件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視。聯邦衛生部也在堪培拉特地成立了"國家事故會議室"來處理此事。與此同時,時任聯邦衛生部長蘇珊·雷稱,政府在考慮制定更嚴格的食品進口法規,同時也希望能夠修改食品標籤標註法。
不過,不知道是故意忽略還是時間久了,這件事也漸漸被人們拋到了腦後。直到2017年6月份,澳大利亞境內再次發現有人食用冷凍漿果感染肝炎。
這次出事的是批號為PP150118,300克包裝Creative Gourmet 什錦冷凍漿果,在澳大利亞IGA、Foodworks、Foodland、SPAR和Supabarn等超市均有出售。
維州衛生部門當時立即對一個未開封的產品包裝進行監測,確實發現了甲肝病毒。
2017年的事件發生后,2年前的舊案再次被重新翻出,澳大利亞當局這次選擇認真對待,直接將加強進口食品監管的草案提交議會,在1年多后的今天,該法案得到批准。
新法規出台
今後,進口商必須確保他們進口的食品是安全的,否則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其中情形嚴重者將被判處10年監禁。
在最新的監管法出台後,其中一項就是要求他們在整個供應過程中實行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把控。
助理農業部長理查德·科爾貝克(Richard Colbeck)表示,在新的制度下,進口商將繼續能夠從世界各地採購優質原料。該法案將加強澳大利亞的進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使澳大利亞人能夠繼續享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安全和優質食品。
相信在最近一段時間,澳大利亞引以為豪的「天然、健康、綠色」,在被曝出蜂蜜「摻假」,魚油用非澳洲產物等消息后,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也側面的推動了該法案迅速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