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澳洲,選擇回國發展之後,他們竟然活成了這個樣子…
來源: 這該死的墨爾本
「墨爾本這座城市承載了太多——有勇敢無畏的熾熱青春,也有還未實現的理想抱負。」
留下還是離開?那些離開墨爾本,選擇回國發展的人,現在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在畢業季的尾聲,該死君也採訪了幾位已經「離開墨爾本,選擇回國發展」了的學長學姐。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給你們一些啟發和信心。
新聞工作者的忙碌日常
畢業後來到了她的城市
01
@辛巴德 | 離開墨爾本一年
蒙納士大學會計研究生畢業后我選擇直接回國,去了前女友在的一線城市。四大的工作強度比想象中大出許多,雖然有在社團管理層的校園經歷,但還是高估了自己的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剛到一個新的城市,會計行業沉悶的工作氛圍和在陌生城市沒有朋友和親人的孤獨感,讓我把這種負面情緒也帶到了感情中。我把一切不好的根源都強加在了前女友的身上,覺得要不是因為她,我根本不用承受這些。越來越多的爭吵讓這段感情走到了盡頭。
偶爾看見老朋友發的墨爾本的照片,感覺在墨爾本的經歷像是平行時空里的另一段人生一樣。那種美好和安逸,讓現在的我感覺特別不真實。現在辭職去了另外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節奏比之前慢很多,周末也有空兼職英語老師賺點外快。物質生活還算滿意,雖然沒有感情生活,但終於在這座城市也有了新的朋友圈。想說雖然生活不易,但重在體驗吧。
創業公司有前景嗎?
02
@皮皮 | 離開墨爾本兩年
畢業時一直希望能找一個能和墨爾本有聯繫的工作,能時不時地回去看看。畢業後進了朋友的創業公司。以前有些項目也是針對墨爾本的大學,但現在也因為順應潮流慢慢把發展方向移到了國內。可以說之前是為了理想,現在是為了現實。創業不易,人少事情多,一人多職,各種忙,工作方式也以線上為主。時常感覺自己總是不太有目的性的做工作,每次準備項目時,都會做很多無用功。
離開墨爾本以後,
入秋的時候特別懷念墨爾本,以前特別喜歡看墨爾本大學銀杏和楓葉變黃變紅的時候。有些遺憾上學的時候,沒有在墨爾本工作實習過,導致後來工作的選擇十分被動。雖然會做很多無用功,但每次項目成功后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都能打倒一切煩惱。現在一邊很想靠自己的努力讓這個創業公司強大起來,一邊也想找到其他更好的平台去發展。不管怎樣,先努力吧。
03
@隨便的AZ | 離開墨爾本一年
懷念在墨爾本放學有時間打打鬧鬧的日子,所幸學生時代的朋友都還在身邊,閑暇時間還可以聊起之前的故事。但唯一遺憾的,是真正要走的時候,發現澳洲很多地方都沒去,也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時間和機會再去。
正視和國內畢業生的差距
他們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04
@Sab| 離開墨爾本三年
墨大本科畢業后,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選擇了科技類創業。評估了公司和行業的發展前景后,決定在一個好的時間點賣掉公司,接受手裡不錯的工作offer,回上海就業。很明顯感覺從國外回去就是重新開拓市場,資源人脈跟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畢業的人根本比不了。墨大學的知識還是理論偏多,不像國內大學的課程讓人工作起來更容易上手一些。剛開始也不太明白國內行業的遊戲規則,資源和信息也沒有那麼充足,一切都只能從頭再來,努力摸索。
從大學開始就一直都很堅定地做傳媒行業,本科讀的是arts,研究生繼續在本校深造讀的新聞。畢業前也跟行業里的人聊過,他們都建議如果最終要在國內做傳媒,直接回國會更好一些。所以畢業后也選擇直接回了北京,開始做一個傳統的新聞工作者。上學的時候感覺一學期幾個大due已經累到爆炸,現在工作之後每天都是無止境的due。起床時間6:30,寫稿、採訪、拍攝、剪輯,忙起來一天一轉眼就過去了。以前學長語重心長說最幸福的是學生時期,總不覺得什麼,現在終於也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credit to ins: cidophotography現在工作了兩年半,逐漸找回自信的感覺,工作起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對了,我的職業是一名二級市場的股票分析師。結婚了,有了小孩,生活和工作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轉變。越來越覺得,努力往上是應該有的人生態度,可是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東西同樣值得花時間停留。每個人都需要擁有屬於他們的陽光和沙灘,別把自己綳的太緊啦。
畢業季 · 終章
05
每個人和墨爾本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你是帶著憧憬剛到這裏準備大展拳腳,還是滿載回憶即將踏上離開的征途重新開始,該死君都希望,這座城市能給你留下不可複製的閱歷,溫暖和感動。無論你的選擇如何,只要不後悔不回頭堅持走下去,在哪,都有你的一片天。青山不改 綠水長流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