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官宣:完全退出澳洲!澳洲四大裁員,血雨腥風

2024年04月13日 15:12

最近有幾個消息讓人猝不及防:全球最大的拼車公司之一Ola ,退出市場;澳洲「四大」裁員,又是一陣血雨腥風…

Ola宣布退出澳洲市場

據澳媒報道,最近,Ola給客戶和司機發了一封告別電子郵件,宣布了將要退出澳洲市場的消息。

Ola在郵件中稱:

Ola的客戶可以在接下來的30天內訪問應用程序以獲取他們的賬戶信息,從2024年5月11日起,客戶將無法再訪問Ola應用程序。

司機們則是被建議在應用程序不可用之前,下載所有與稅務和業務相關的信息。

一位使用該平台的司機表示,他對於Ola的離開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它在珀斯的使用率並不高」。

2011年,Bhavish Aggarwal和Ankit Bhati在印度創立了Ola,其業務逐漸拓展到了英國、和紐西蘭。

2018年,Ola業務拓展到澳大利亞,覆蓋了和珀斯等主要城市。

2020年,Ola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削減了其在澳大利亞的業務。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前幾天,Ola的一位發言人公開表示,「我們在重新評估了公司的優先事項之後,決定關閉我們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紐西蘭的網約車業務,將重心轉移到國內(印度),為首次公開募股做準備。」

他還提到,Ola在印度有著「巨大的市場」,它在數百個城市運營,提供各種交通選擇。

就在幾個月前,俄羅斯競爭對手inDrive也默默退出了澳洲市場,距離它進入澳洲才過去短短一年多。

Ola和inDrive黯然離場,澳洲市場的「牌桌」上就只剩下了滴滴和Uber。

上個月,滴滴發言人Dan Jordan表示,平台將提供與inDrive類似的票價模式,新模式將賦予司機和乘客更多選擇,

「在生活成本壓力之下,DiDi Negotiate致提供了一種新的拼車替代方案,票價適合幾乎所有人。」

不得不說,共享品牌之間的競爭,往往是先迅速搶佔市場,然後通過「補貼」、「優惠」以及各種打車活動,培養用戶的忠誠度。

而對於廣大用戶來說,誰輸誰贏其實根本不重要,只要能讓自己少花錢、真真切切感受到好處,那才是最好的品牌。

澳洲「四大」裁員,血雨腥風

除了Ola一事,最近,澳洲「四大」也在裁員…

澳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分別是: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簡稱PwC)、畢馬威(KPMG)、德勤(Deloitte)以及安永(Ernst & Young,簡稱EY)。

據澳媒最新報道,安永(EY)傳來了大裁員的消息…

據報道,由於市場持續低迷,安永(EY)計劃在下周裁減100多個職位,占其1萬人的員工總數的1%以上。

就在幾個月之前,安永(EY)才剛剛裁減了數十名合伙人和240多名員工。

除了安永(EY),此前,畢馬威(KPMG)和德勤(Deloitte)已經裁減了數十名員工;

就在上個月,普華永道(PwC)更是裁減了多達37名合伙人和329名員工!

這一裁員計劃占該公司7000名員工的約5%,裁減的37名合伙人佔總人數的大約5%,旨在削減1億的持續運營成本。

裁員風波深深影響了在CBD上班的每一個人,一位小紅書博主就忍不住感嘆說,

「最近感覺CBD職場非常的壓抑,金融圈已裁員幾波,科技也沒消停,四大又開始了……」

(截圖來源小紅書@澳洲舅姥姥)

不止是博主,在這條帖子發出之後,立即引起了華人熱議。

其中一位華人就表示,自己剛剛被「嘎」,「Package超低,幾乎是按照最低標準給的,氣死我了…」

還有人評論說,

「來P家八個月了,經歷了兩波大裁員,前後走了700+人…真的可怕!」

有人害怕被裁,也有人羡慕被裁,

「補償可能有100多K,而且還能立馬找到下家,真讓人羡慕嫉妒恨啊!」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找到工作,一位網友就表示,自己前兩天剛跟獵頭聊完,獵頭說「去年就炒了很多中層Manager,現在是市場上有很多很好的Candidate」…

時代洪流下,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Ola放棄澳大利亞市場以及澳洲「四大」裁員的事情,也是在提醒著我們,無論是沒有競爭力品牌還是人,最終都將黯然離場。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永遠為自己準備好退路才是關鍵。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媽媽幫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