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得多!科學家最新計算出宇宙毀滅的準確時間

2025年05月15日 10:14

還很遙遠科

學家已經計算出了宇宙「消亡」的準確時間,而這個時間比此前預想的要早得多!

據報道,荷蘭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所有恆星將在one quinvigintillion(1後面加78個零)年後徹底湮滅。

雖然這個時間距離我們仍遙不可及,但與此前界普遍認為的1後面加1100個零年相比,新的預測大幅提前。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在於對「霍金輻射」理論的重新理解。

霍金輻射是已故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1975年提出的理論,指出黑洞並非「永遠吞噬一切」,而是會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釋放輻射,最終「蒸發」消失。

這一理論曾顛覆傳統認知,但以前,科學界認為這種理論只適用於于黑洞。

而研究團隊通過理論推導發現,不只是黑洞,像中子星和白矮星這類恆星也可能以類似方式緩慢消失。

研究人員指出,中子星和白矮星是恆星生命終點的兩種形態,大質量恆星爆炸后形成中子星,而類似太陽的小質量恆星則演化為白矮星。

它們雖然極長,但最終也會因結構不穩定而解體,逐漸「蒸發」。

這意味著,只要科學家能估算出這些「恆星遺骸」的最終消亡時間,也就等於設定了宇宙中物質存在的「上限」。

也因此,研究人員重新計算出了宇宙「毀滅」的準確時間。

這項研究即將刊登在《宇宙學與宇宙粒子物理學雜誌》(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研究負責人、射電天文學與粒子天體物理學教授Heino Falcke表示,之所以之前科學界高估了宇宙壽命,是因為忽略了這些天體也能通過類似霍金輻射的方式消亡。

他指出:「宇宙的終極結局比我們想象中更早到來,但好消息是——仍然非常、非常遙遠。」

雖然這一發現不會對人類現實生活產生影響,但它為霍金的理論提供了新的支撐,也為探索宇宙命運打開了新的視角。

研究合著者、數學教授Walter van Suijlekom表示:「我們提出這些極端問題,是希望推動人類更深入理解理論本身,或許終有一天,我們能真正揭開霍金輻射的神秘面紗。」

來源:Daily Mail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