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塊和 3000 塊的眼鏡,區別有多大?答案扎心了
咱們配眼鏡的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
但 3000 塊的眼鏡,真的比 300 塊的更好嗎?
未必。
3000 塊的眼鏡可能物有所值,也可能毫無性價比。但以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消費者認知,當冤大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常見的情況是多花了很多錢,眼鏡的性能卻沒有明顯的提升,反而為花里胡哨的概念和品牌溢價付了費。比如:驗光太隨意,拿著不準確的處方配鏡,鏡片多貴都白費;
大頭花在鏡框上,鏡片是送的,或者隨便選的;
買了某高端品牌的低端鏡片,花了大價錢卻沒享受到真正的品牌技術;
選了看似高級、功能高大上的鏡片,實際不適合自己;
……
其實無論是幾百元還是幾千元,都能配到價值匹配的眼鏡,最怕的是錢沒花在刀刃上。
配眼鏡的學問很深,水也很深。這篇文章會幫大家了解不同預算下怎麼選擇,哪裡該花錢,哪裡該省錢,如何少踩坑。
戴了這麼多年眼鏡,咱們至少先出新手村吧!全文較長,建議先
收藏!收藏!收藏!
貼心的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 全文重點 一圖讀懂 」,記得看到最後保存下來噢~貼心
第一步,選擇店鋪
重在驗光服務!!
驗光是最重要、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驟,它直接決定了一副眼鏡的好壞,也關乎眼鏡的健康。
這一步做不好,眼鏡的性價比已經死在起跑線上了,鏡框鏡片再怎麼折騰都屬於「屎上雕花」。
有些店沒有專業驗光師,配鏡處方很難準確;有些店為了提升效率,驗光草率,甚至會「看人下菜碟」,看你是懵懂小白就省略驗光步驟。
這不,怨種同事剛配了個 1000 塊的眼鏡,驗光時只用儀器眺望了下遠方的小房子,配鏡處方上除了度數和瞳距,啥參數都沒有。戴久了就頭暈,眼睛難受。
圖片來源:網路
精調的配鏡處方至少包括近視 / 遠視度數、散光的大小、軸向、單眼瞳距、主視眼,涉及到具體框架的參數還有單眼瞳高和前傾角等。
那麼怎樣看一家店的驗光水平呢?
➊ 有付費驗光服務、能看驗光師資質的店,更有保障
驗光通常是免費的,但我們建議你選擇花錢的。
免費的驗光當然也有很多不錯的,但目前的市場條件下,花錢驗光往往更靠譜,開出來的配鏡處方更有保障。
店家敢於收費,說明他們對自己的驗光更自信,一旦處方出了問題,他們也更傾向於負責。
有些較大的連鎖店還會對不同級別的驗光師明碼標價。國內當前的驗光費用一般在 20~100 元之間,對比國外動輒上千的驗光費用很划算,這筆錢對一副眼鏡來說性價比極高。
➋ 多看看口碑和評價,留意驗光是否細緻
大家可以靈活運用各點評平台和小紅書,看看對商家的評價。
看到這樣差評,比如「驗光過程敷衍」「機器測一下完事了」,別去冒險了,快跑。
圖片來源:某點評網站截圖
➌ 醫院驗光,最好選擇有「視光中心」的
有些朋友可能更相信醫院,想去醫院驗光,拿到數據后再去眼鏡店配。
不過術業有專攻,醫院在驗光配鏡上不一定更擅長。最好選擇有視光中心的醫院,能開具完整的配鏡處方,相對更準確。
圖片來源:網路
第二步,選鏡框
別為貼牌溢價花冤枉錢
很多人選鏡框時只考慮戴上是否美觀,但好看時尚的鏡框不一定適合你的眼睛。
鏡框的首要功能是「讓鏡片的光學中心對準你的瞳孔」,並在長年累月的佩戴過程中保持穩定,這樣才能讓視覺體驗更佳,視疲勞等副作用更少。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這個功能看似簡單,實現起來卻不容易,從鏡框形狀、大小、材質、鏡腿、鼻托等等各方面都有講究。
➊ 預算充足,選專業鏡框品牌
預算多,可以考慮專業生產鏡框的品牌。
像派麗蒙、施洛華、暴龍、海倫凱勒、陌森、帕莎等品牌,價格大多在數百元,相對來說品質更有保障,價格也更透明。
更高端的品牌如夏蒙、詩樂、IC!BERLIN、林德伯格等,價格多在數千元。這些品牌長期專註研發、生產鏡框,有更多的積累和技術積淀。雖然一副鏡架價格不菲,但品質優良,實際使用體驗也更好。不算智商稅,只能說豐儉由人。
➋ 預算有限,忽略品牌,選擇適合自己的鏡框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就不用管品牌了,只看佩戴舒適度和尺寸是否合適,以及售後政策。如果店內有專業配鏡師,可以多多詢問,讓其推薦適合自己的鏡框。
➌ 避開雜牌、貼牌鏡架,性價比低
鏡框品牌眾多,消費者分辯不易,再加上利潤高,讓市場上的品牌魚龍混雜。
原本普通的鏡框,包裝一下貼個牌,就變成大幾百甚至上千元的品牌鏡框,為這種「品牌溢價」付費並不划算。
一些服飾品牌、汽車品牌、甚至食品品牌都在賣鏡架,很多都是貼牌生產,溢價較高。雖然有些款式看起來很時尚,質量離專業鏡架廠還是有不少差距。
還有些鏡架,在玻璃貨櫃里端放著,身價媲美專業品牌鏡架,但品牌沒聽說過,各大購物網站上也搜不到,那就要小心雜牌的可能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第三步,選鏡片
貴鏡片不一定好
但好鏡片一定不便宜
➊ 預算之內,選擇大品牌鏡片
鏡片屬於光學儀器,大品牌和普通品牌之間有技術壁壘,其鏡片往往能實現更好的光學成像效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國外一線品牌有蔡司、依視路、羅敦司得、豪雅、尼康等等,它們有自己的獨家技術,不過價格較高,鏡片多在千元以上。
國內一線品牌有萬新、明月、偉星、康耐特等等,數百元的價格也有不錯的品質,基礎光學性能一般都沒有問題,可以大胆放心地去配。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品牌鏡片會有多個系列,不同系列的性能和價格差異很大。最好選擇中端及以上的系列,不然有可能享受不到大廠技術,還白白支出了品牌溢價。對大品牌的子品牌鏡片,也要謹慎些。
另外,既然選擇了高端鏡片,在驗光和鏡框上一定不要馬虎,才能讓好鏡片發揮出它的優勢。
那非品牌的鏡片就不能選嗎?
這得分情況。
1. 中低度近視,兩眼度數差距不大,散光輕微也沒有其他問題。驗配專業的情況下,選擇一般鏡片也能夠滿足基礎的視力需求。
多加一兩千買個大品牌鏡片,對你來說效果提升不明顯,性價比相對不高。
2. 眼睛情況複雜,比如度數非常高、兩眼度數差距大、散光嚴重、斜視等等,只有好鏡片才能承載你的配鏡處方,實現好的矯正效果。
像這種視覺條件本身對眼鏡依賴大,真心建議加點預算,買個好鏡片。而且要更重視驗光,選擇專業的門店和師傅,因為這類型的眼鏡好壞,驗配技術也起很大的決定性作用。
➋ 鏡片不是越薄越好,要綜合各方面選擇
選鏡片的時候,很多銷售會說,「折射率」越高越好,鏡片更薄,戴著輕便美觀。
不同折射率下,相同度數的鏡片厚度參考。
圖片來源:framesbuy.com
然而折射率每高一檔,價格就會成倍地增加,有些品牌的最低檔和最高檔折射率,價格甚至能差到幾千塊。
另外,鏡片折射率越高,往往阿貝數值(色散係數)反而會減少,視覺品質會下降。
低阿貝數(左);高阿貝數(右)
圖片來源:youngeroptics.com
所以,折射率並不是越高就越好,還要綜合鏡片設計、鏡片重量、鏡片厚薄、鏡框大小、視覺效果等其他因素考慮。
1.56 折射率的鏡片存在爭議,其光學效果一般,但勝在便宜。隨著 1.60 的普及,1.56 會逐步退出市場。預算不是很低的情況下,也不建議選擇 1.56。
這筆錢,該花花,該省省,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➌ 有些鏡片功能,其實沒必要
很多人買鏡片都會被賣家描述的各種功能搞得眼花繚亂:防藍光、防油污、耐磨、抗反射…..
這些功能往往是在鏡片上鍍了一些膜層,有些可以延長鏡片的使用壽命,但大部分其實是很基礎的功能,並不是鏡片能賣得特別貴的原因。
以防藍光為例,有防藍光鍍膜的鏡片價格高,但往往透光度會變差,光學性能可能會下降,所以建議真的有防藍光需求的才配。
目前,防藍光鏡片有嚴格的國標(GB/T 38120-2019),國標中明確規定了相應的透射比,對於不同波段的藍光防護也有要求,所以購買防藍光鏡片,要看是否執行了最新國標要求。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最後要提醒一句,眼鏡也有「保質期」,鏡片變黃、划痕多、鏡架變形,就需要考慮更換了。繼續將就戴,容易給眼睛帶來日積月累的傷害。
頻繁佩戴的普通框架眼鏡大約在 2 年左右。質量比較好或注意保養的眼鏡,能撐得久一點,但也不要寄希望於它能陪你看幾屆奧運會。
所以設置配鏡預算時,要考慮更換成本。很多人買好眼鏡是出於對眼睛的愛護,但該換時不捨得換,反而傷眼了。
👇 重點已幫大家划好,歡迎存圖 👇
(存完圖先別走!!!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丁香醫生,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