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大批澳人在簡歷上撒謊,包括校長和警察
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
一份出色的簡歷往往被視為通向理想工作的敲門磚。然而,當 「優化簡歷」 演變成肆意造假時,這條捷徑就可能通向違法的深淵!
澳大利亞最新調查顯示,大批澳人竟在簡歷上撒謊,而律師更是發出嚴重警告:這種行為不僅違法,最高可判處 10 年監禁!
而在中國,簡歷造假同樣可能面臨拘留與罰款。
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亂象與風險?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01、澳洲大批人在簡歷上撒謊
近期,兩項針對約1000名澳大利亞人的調查顯示,簡歷造假現象在澳洲求職者中極為普遍。
其中一項調查發現,高達33%的受訪者承認在簡歷上撒過謊,而另一項調查的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42%。
也就是說,接近一半到澳洲求職者,都在自己的求職簡歷中動過「手腳」!
不僅如此,據 StandOut Resume 的調查,撒謊者的平均薪資比誠實的求職者高出 15000 澳元。並且,四分之三在求職申請中撒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從未被發現。
這似乎讓更多人產生了僥倖心理,覺得簡歷造假是一條 「收益高且風險低」 的求職捷徑。
然而,謊言終究是謊言,一旦被揭穿,後果將不堪設想。
Astor Legal 的首席律師 Avinash Singh 向澳洲7號台表示,四分之一(24.2%)的澳洲人在簡歷上撒的謊,足以讓他們面臨刑事起訴。
Singh 律師強調:「在簡歷上撒謊,即構成『通過欺騙手段不誠實地獲取利益』的犯罪行為。」 而這一罪行,最高可判處 10 年監禁。
02、澳洲常見造假手段大起底
究竟哪些謊言容易導致刑事指控呢?
據 Singh 律師介紹,偽造教育資格,或者謊稱自己畢業於某所學校或大學,是最常導致指控的謊言類型。研究顯示,分別有 2.8% 和 1.1% 的澳洲人承認撒過這類謊。
除了學歷造假,就業日期也是簡歷上最常被偽造的細節,有 10.1% 的人選擇在這方面撒謊。例如,延長在某公司的工作時間,以顯示自己工作經驗更豐富、穩定性更強。
偽造前職位的情況也不少見,6.1% 的澳洲求職者會誇大自己曾經擔任的職位,將普通員工描述成主管,以提升自己在招聘者眼中的地位。
3.9% 的澳大利亞求職者會選擇隱瞞職業中斷期,或者以其他方式在這方面撒謊。比如,有些人因為失業、生病等原因有過職業空白期,但擔心這會影響求職,便選擇在簡歷中抹去這段時間,或者編造一些虛假活動來填充。
還有 2.6% 的人會誇大工作中的指標和成就,明明只完成了部分工作,卻聲稱全部由自己主導完成,或者誇大工作成果的數據。
另外,2.5% 的人會編造關於前僱主的虛假信息,2.2% 的人會提供假推薦信,2% 的人會在志願者工作經歷上撒謊,1.1% 的人會偽造就讀學校或大學的信息,1.1% 的人甚至會憑空捏造整個工作職位,還有 0.8% 的人會隱瞞犯罪歷史。
從性別來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撒謊,34.9% 的男性承認在簡歷上有誇大事實的行為,而女性的這一比例為 31.2%。
從年齡層次分析,25 至 34 歲的求職者是最容易撒謊的群體,超過四成的人承認在簡歷上做過假。
Tapt 報告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初級和低層級職位的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年輕求職者為了脫穎而出並獲得工作,不得不誇大事實。
在澳大利亞,因簡歷造假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並不少見。
案例一:
Neil Lennie 的案例就令人深思,他在長達 20 年的教學生涯中偽造學歷,一路成為墨爾本一所學校的校長。
從 1976 年到 2000 年的 24 年職業生涯中,他聲稱自己擁有各種實際上從未獲得的學位,甚至盜用父親合法的教師註冊資格。他曾在 Mount Scopus Memorial College、Haileybury College 和 Overnewton Anglican Community College 等多所學校任職,還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在 Caulfield Grammar School 擔任了 6 年校長。儘管他沒有相應資質,但包括 Doherty Institute 的首任主任 Sharon Lewin AO 教授在內的許多學生,都認為他是一位傑出的教師。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他的造假行為最終被發現。維多利亞教學學院對他處以 8000 澳元的罰款,並將他移送警方。
案例二:
另一個案例是前西澳政治家和警察 Barry Urban。他在 2024 年因在工作場所被毆打後去世,此前他因偽造教育背景而被判入獄 18 個月。
2001 年,Urban 使用假學歷申請西澳警察部隊,但未成功。然而,四年後再次申請時,他卻被錄用,並一直擔任警察直到 2012 年辭職。在 2007 年申請加速晉陞為偵探時,他謊稱自己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被借調到一個國際特別工作組調查波斯尼亞的戰爭罪行,甚至佩戴了聲稱是為此獲得的假獎章。他最終被指控 21 項罪名,並對其中 7 項認罪,其餘 14 項指控在他被判處三年監禁(18 個月不得假釋)前被撤銷。
這些案例都表明,在澳大利亞,簡歷造假絕不是一件小事,一旦被發現,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03、簡歷造假在中國同樣面臨法律風險
在中國,隨著求職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簡歷造假現象也屢見不鮮。
近年來,「簡歷優化師」 這一新興職業逐漸興起,正規的簡歷優化師會在事實基礎上突出求職者的優勢,但一些不良商家卻打著 「簡歷優化」 的旗號誘導求職者造假。
在電商平台上,此類編造、杜撰簡歷的店鋪不在少數,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多家店鋪月銷量超過一萬單。
這些店鋪往往根據模版隨意填充內容,甚至自動添加一些求職者實際並不具備的資質證明,如計算機二級證書、機動車駕駛證、普通話證書等。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表示,「優化簡歷」 應當以真實為底線,簡歷造假可能涉嫌違法。
勞動者憑藉假學歷、假工作經歷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屬於欺詐行為。依據《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賠償經濟損失。
如果勞動者在簡歷造假過程中,存在買賣、使用假章、假證行為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最高可處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 500 元以下罰款。情節惡劣的,還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從《勞動合同法》的角度來看,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
也就是說,如果勞動者簡歷或學歷造假,用人單位可以據此解除勞動合同,並且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若勞動者憑藉假學歷獲得高薪,用人單位還有權要求返還與真實學歷應得工資的差額部分。
此外,如果偽造的是專業資格證書等,還會受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如禁止在一定期限內從事相關行業工作等。
而如果簡歷造假涉及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如偽造學歷證書上的教育部門公章等,根據《刑法》規定,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實際案例中,也有不少因簡歷造假而付出慘重代價的情況。
例如,在爆火職場類綜藝《令人心動的 offer2》中,實習生何旻哲就被爆出簡歷造假。
無獨有偶,山西太原的郭某因簡歷造假陷入輿論風波,在將招聘公司告上法庭后,卻被證實簡歷與履歷嚴重不符。
總之,簡歷造假這一問題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重視。無論在哪個國家,誠信都是求職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求職者應引以為戒,珍惜自己的誠信記錄,通過努力提升自身實力來實現職業夢想,而不是試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在職業生涯中走得更穩、更遠。
對此,你怎麼看?你有在自己的簡歷中撒過謊嗎?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發現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