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醫學專家揭喝咖啡黃金時間!大部分人都做錯了

2025年07月03日 16:20

「每天靠咖啡續命」是許多現代的生活常態,但你可能不知道,喝咖啡的時間選錯了,不僅無法提神,還會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News)

Zac Turner揭示了喝咖啡的時機——晨起即飲竟是最糟糕的選擇,而這一習慣正讓無數人陷入「咖啡因耐受」陷阱。

晨間咖啡誤區:你以為在充電,其實在消耗身體儲備

「多數人喝咖啡的時間完全錯誤,卻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身體的能量節律。」Turner指出,清晨起床后立即喝咖啡,正是最典型的「能量殺手」行為。

人體自帶一套「天然咖啡機」——皮質醇。每天起床前30-60分鐘,身體就開始分泌這種應激激素,到起床時達到峰值,本應讓大腦自然進入清醒狀態。

但如果此時攝入咖啡因,相當於在皮質醇的「自然刺激」之上疊加興奮信號,短期內可能讓人感覺「更清醒」,長期卻會引發三大問題。

耐受性飆升:身體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下降,原本一杯咖啡的提神效果逐漸減弱,迫使飲用量不斷增加;

焦慮與震顫:雙重刺激導致腎上腺素過度分泌,出現心慌、手抖等不適;

能量斷崖:咖啡因提前消耗了身體的「清醒儲備」,約兩小時后皮質醇水平回落時,會出現比平時更強烈的疲憊感,即常見的「上午10點崩潰」。

(圖片來源:News)

臨床數據顯示,習慣晨起喝咖啡的人群中,62%會在上午出現注意力不集中,41%存在睡眠質量下降問題。

最佳飲用窗口:起床后1-1.5小時,咖啡因才能真正「物盡其用」

Turner推薦的「黃金時間」是起床后60-90分鐘,此時身體發生了兩個關鍵變化:皮質醇自然回落:峰值過後,身體對外部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咖啡因不會導致過度興奮;

腺苷開始積累:腺苷是人體的「疲勞信號分子」,此時其濃度剛好上升到需要咖啡因來阻斷的程度。

「在這個窗口喝咖啡,既能有效對抗疲勞,又能避免能量過山車。」

Turner解釋,正確的時間點能讓咖啡因的提神效果延長30%,且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晨起胃酸分泌本就旺盛,咖啡因會加劇反流風險)。

特殊場景應對:健身族與熬夜黨如何調整咖啡策略?

晨練人群:若習慣清晨,可在鍛煉前30分鐘少量飲用(半杯即可)。

研究表明,運動時咖啡因能提升12%的耐力和8%的力量輸出,但前提是前一晚睡眠充足。

若熬夜后晨練,咖啡因會提前阻斷殘留的腺苷,可能導致運動后「斷崖式疲憊」,建議改為無咖啡因訓練。

(圖片來源:News)

夜間提神需求:咖啡因的半衰期約6小時,下午2點后飲用,到睡前仍有50%殘留。「3點喝的拿鐵,可能讓你9點還睡不著。」

Turner強調,若必須熬夜,可選擇低咖啡因飲品(如抹茶),或用薄荷糖、冷水洗臉等物理方式提神。

咖啡因依賴自救:3步重置身體敏感度

延遲第一杯時間:從起床后30分鐘開始,每天推遲15分鐘,逐步調整到理想窗口;

控制單次劑量:標準杯(237ml)咖啡因含量約95mg,建議每日不超過200mg(約2杯);

設立無咖啡因日:每周選1天完全不喝咖啡,修復身體對腺苷的敏感度。

「咖啡不是敵人,錯誤的時間才是問題根源。」Turner總結,正確的飲用時機能讓咖啡成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依賴品。

下次起床時不妨試試「延遲滿足」——先喝一杯溫水,讓身體自然蘇醒,再享受咖啡的真正「提神魔力」。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瞰世界,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