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出現「三代福利家庭」,「貧困已經是一個產業!」

2025年07月03日 17:01

,貧困問題長期以來被媒體熱議,但歷史學家邁克爾·巴塞特(Michael Bassett)卻在近期一篇犀利文章中指出,貧困不僅是一種社會問題,更是一個人為製造且根深蒂固的「產業」。

他直指某些社會工作者、慈善機構和「有抱負的左翼記者」通過所謂的「社會混亂」謀取利益,依賴貧困群體的持續存在來維持自身收入。

Michael Bassett

巴塞特認為,政府數十年來對福利政策的放任,導致了貧困的惡性循環,而這種循環正在侵蝕紐西蘭社會的根基。

01

從福利到怪圈——DPB的意外後果

1974年,紐西蘭引入了家庭補助金(Domestic Purposes Benefit,簡稱DPB)。

當時是為了幫助單親家庭尤其是單身母親撫養子女。

這項政策源於1972年社會政策皇家委員會的建議,初衷是為社會變遷中的弱勢群體提供支持。

然而,巴塞特指出,DPB的實施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據NZ Herald報道,DPB的受助人數從最初的6000人激增至1990年代末的超過11萬人,短短二十年間增長了近20倍。

巴塞特認為,這並非單純的人口增長,而是因為福利的吸引力讓許多年輕女性選擇依賴福利生活,而非尋求工作。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紐西蘭約有10%的家庭依賴某種形式的福利支持,其中單親家庭佔比尤為顯著。

一個典型的案例如2014年一篇報道,Lisa(化名)在20歲時成為單親媽媽,依靠福利撫養兩個。福利支付每周約500紐幣,包括家庭稅收抵免和住宿補助,但其中350紐幣用於房租,100紐幣用於食品雜貨,剩餘的50紐幣需覆蓋、電話費和交通費。生活拮据讓她無法為孩子購買新衣或支付額外的教育費用,長期的財務壓力讓她感到被困在福利系統中。

像Lisa這樣的單親媽媽希望擺脫福利依賴,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缺乏靈活的工作機使她們難以邁出這一步。

這類故事並非個例,許多年輕母親在福利的「安全網」下,逐漸陷入長期依賴。

巴塞特批評道:「支付給身體健全的人讓他們待在家裡而不去謀生,可能是過去六十年最大的社會失誤。」

這種政策不僅改變了家庭結構,還導致了婚姻率下降和短暫關係的普遍化。

數據顯示,紐西蘭的婚姻率從1970年代的每千人8.8對下降到2020年的4.2對,而單親家庭的比例則顯著上升。

現在新西是發達國家中單親家庭比例最高的之一,數據顯示單親父母帶未成年孩子的家庭比例,已經超過了家庭總數的25%。

02

三代領福利的家庭出現

70年代之前的紐西蘭福利制度並沒有被濫用的現象。

在19世紀末引入時,幾乎沒有濫領的問題。

在1930年代的免費孕產服務和醫院系統是為了普及基本健康權利,也沒有導致依賴。

早期失業救濟也只是「短期扶一把」,幫助人們度過個人危機。

但從70年代到現在,紐西蘭已經開始出現了「三代人的貧困代際傳承」。

這意味著出現了第三代孩子,他們像上兩代一樣,在長大的過程中,父母沒有工作,家庭主要依賴福利。

這些孩子在沒有穩定父輩、無人工作的家庭中長大,缺乏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他特別提到,毛利社區受影響尤為嚴重。

根據Family First NZ的數據,截至2022年6月,毛利嬰兒中僅有20%出生於已婚父母家庭,而1968年這一比例曾高達72%。

換言之,約80%的毛利嬰兒出生於未婚母親或非婚配伴侶家庭。

2023年紐西蘭普查顯示,全國毛利家庭中有30.5%由單親(多為母親)撫養,這大致對應毛利兒童出生於單親家庭的趨勢。

紐西蘭歷史學家邁克爾·巴塞特認為,這一數據揭示了社會崩壞的嚴重後果。

巴塞特指出,社會工作者和慈善機構雖然表面上致力於扶貧,但他們的解決方案往往是增加福利金額或降低領取門檻。

這種「頭痛醫頭」的方式不僅未能減少貧困,反而讓受益人數和貧困規模持續擴大。

隨著時間推移,這產生了「多米諾效應」:沒有男性常駐的家庭被無業或不負責任的男性利用;

監控福利欺詐的努力鬆懈,許多家庭里沒人工作;

女性逐漸拒絕透露孩子父親是誰,男性也不再願意承擔責任。

03

誰在「社會混亂」中獲利

邁克爾·巴塞特在文章中將矛頭指向了「貧困產業」——一個由社會工作者、慈善組織和媒體從業者構成的龐大網路。

這個群體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極少檢討補助本身的副作用,卻不斷要求加大投入。

他認為,這些群體通過放大貧困問題來確保自身職業的存續。

他說:「許多人只是以窮人為生,他們的個人收入依賴於貧困的持續存在。」

他們需要有「問題」好讓自己繼續呼籲、繼續獲得經費、繼續存在。

「他們不是解決貧困,而是『養』貧困。」

「這個產業阻止了人物認真面對政策的失敗。」

巴塞特批評,政府政策如今沒有任何問責:沒人強制要求父母用為孩子準備午餐、確保他們上學。

法院也不再審問父母孩子為何深夜在外違法。

納稅人無條件地繼續為崩解的家庭支付賬單。

貧困就是在這種制度下,被養成了紐西蘭的一個「現代怪物」。

///

「除非我們集體意識到生活中沒有免費的午餐,否則我們將註定面對更多的社會失敗、持續的低成就和不斷升級的犯罪。」巴塞特最後給出的提醒很直白:社會福利需要有界限。真正需要的人——生病、殘疾、暫時失業的人——當然應該得到支持。但給健康人無限制的免費午餐,是過去60年紐西蘭最大最危險的社會實驗。

「取消這些補助不會簡單、也不受歡迎。那些靠貧困為生的群體會群起反對。但如果我們繼續迴避,貧困這個『現代怪物』只會越來越大,拖累下一代,讓犯罪和社會崩壞愈演愈烈。」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