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現實!習近平和普京將反目成仇
作者: 余茂春
華盛頓時報/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歷史緊張關係揭示了深深的不信任
當全世界警惕地注視著習近平領導的中國與弗拉基米爾·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之間日益加深的諒解時,我們最好認識到這一專制軸心的局限性和不可避免的失敗。
中美關係遠非志同道合大國組成的強大聯盟,而是脆弱的,充滿歷史積怨、戰略矛盾和不可持續的權力失衡。
「無限制」夥伴關係不過是幻象,是披著兄弟情誼外衣的權宜之計。剝去聯合公報、軍事閱兵和外交宣傳,你會發現,維繫這種關係的並非信任,而是相互利用的空殼。
中亞是這場戰略拉鋸戰的焦點。俄羅斯仍然將該地區視為其帝國的後院,是沙皇征服和蘇聯控制的遺產。
然而,北京在經濟上已超越莫斯科,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以公路、鐵路和債務等形式將自身融入其中。克里姆林宮則部署軍隊,並推動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OSTO)保持影響力。
中國建造工廠併購買忠誠。
俄羅斯希望得到政治上的服從。
琳達·麥克馬洪和伊麗莎白·沃倫同意會面討論美國高等教育
中國希望經濟服從。
這兩個目標互不相容,野心之間確實存在衝突。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深知這一點,克里姆林宮的將軍們也深知這一點。這種競爭並非空談,而是現實。莫斯科渴望成為霸主,而北京則渴望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兩者不可能都實現。
俄羅斯的北部邊境,即其「最後的堡壘」,也正處於悄悄的圍困之中。
莫斯科宣稱北極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主權的冰凍堡壘。然而,中國本身沒有北極邊界,卻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是「近北極國家」,並尋求進入該地區的能源和航道。
北京在北極的雄心是戰略性的,而非機會主義的。其計劃已寫入白皮書,並體現在其海軍理論中。
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看清了這背後的真相:打著科學合作的幌子,俄羅斯正在悄悄地蠶食俄羅斯。北京融化堅冰的同時,也打破了莫斯科獨霸俄羅斯的妄想。
兩國的聯合演習和海軍演習都是精心策劃的。然而,表面之下卻隱藏著深深的不信任。俄羅斯拒絕向中國出售其最先進的武器。資金短缺的莫斯科偶爾會向北京出售武器,但通常會通過向中國在該地區的其他競爭對手(尤其是越南和印度)出售同樣的武器系統來抵消其出口。
作為回應,北京竭盡所能地從俄羅斯竊取並進行逆向工程,諷刺的是,這主要通過烏克蘭實現。烏克蘭繼承了大量蘇聯設計的俄羅斯武器。自20世紀90年代獨立以來,烏克蘭不負責任且肆無忌憚地將大量此類武器出售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些採購包括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用於升級解放軍轟-6戰略轟炸機的先進發動機、運系列軍用運輸機、大型氣墊兩棲登陸艇以及關鍵的導彈和戰鬥機系統。
解放軍複製了這些技術,但沒有得到任何榮譽或應有的報酬,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令俄羅斯國防官員非常憤怒。
這並非軍事一體化,而是被縱容的盜竊。俄羅斯承受不起疏遠其最大客戶的後果。中國深知這一點,並將繼續挑戰底線。
中俄之間的戰爭比並肩作戰的次數還要多。1969年烏蘇里江沿岸的邊界衝突並非偶然,而是一次警示。中國共產黨始終認為蘇聯解體是俄羅斯背棄真正共產主義的結果。與中共對解放軍的意識形態鐵腕控制不同,普京放棄對武裝部隊,尤其是對瓦格納集團等俄羅斯雇傭軍的列寧主義意識形態控制,是愚蠢且適得其反的。
此外,這些文明之間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已持續了數個世紀。條約是在槍林彈雨下籤訂的,帝國是在刀架上建立的。
如今的領導人習近平和普京或許會在公開場合互相敬酒,但私下裡卻背負著那段歷史的重擔。民族主義的怨恨在兩國首都揮之不去。
中國極端民族主義者稱1858年的《璦琿條約》是國恥,將大片領土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精英擔心中國移民和資本會緩慢入侵西伯利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這不是友誼。這是帝國之間的對峙,由於對美國的相互敵視而暫時停止。
北京視莫斯科為棋子,而非合作夥伴。它不過是西方一個有用的干擾物、一個廉價天然氣供應國,以及一個方便學習威權主義的實驗品。當普京不再有用時,他就會被拋棄。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行事作風。
莫斯科入侵烏克蘭后,北京最初猶豫是否大規模提供物質援助是有原因的。它不需要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它需要一個絕望的俄羅斯。
普京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失誤暴露無遺后,中共開始無條件地為俄羅斯大規模侵略烏克蘭提供戰爭工具和其他支持。這使得普京對習近平心生感激,因為習近平的經濟規模比普京大十倍,外交手段也更加靈活,更善於抓住機遇。
俄羅斯在貿易、技術甚至最基本的銀行業務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日益增長。
普京曾夢想俄羅斯成為制衡西方的歐亞力量。如今,他卻面臨著成為中國附庸的風險。對於一個痴迷於主權的人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羞辱。
毋庸置疑:北京和莫斯科在西方有共同的敵人,但他們並不擁有共同的勝利願景。俄羅斯尋求收復失去的帝國邊界。中國則試圖改寫全球治理規則。
普京先生想要打破北約;習近平先生想要用以中共為中心的體系取代自由秩序。
俄羅斯的行動是出於不安全感,而中國的行動是出於野心。普京依靠的是蠻力,而習近平則運用的是經濟脅迫、政治滲透和技術主導。
這些並非互補的戰略。它們是通往不同目標的相互矛盾的路線圖。最終,它們的道路會相交。
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紐帶並非團結,而是對西方自由主義、美國主導地位和民主問責制的共同怨恨。怨恨並非一種策略,而是一種癥狀。
更深層次的真相是:習近平和普京互不信任。地緣政治如同人生,缺乏信任是致命的。
當清算的時刻到來時,龍與熊將會互相攻擊,就像近85年前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德國和約瑟夫·斯大林領導的蘇聯所做的那樣。
西方必須做好準備。
•余邁爾斯(Miles Yu)是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也是胡佛研究所的訪問學者。他的專欄「紅色地平線」每隔一周的星期二刊登在《華盛頓時報》。
來源鏈接:秦鵬/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歷史緊張揭示了深層的不信任
余茂春/在全球密切關注習近平領導的中國與普京掌控的俄羅斯關係日益深化之際,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專制軸心」的局限性,以及它註定會失敗的現實。
這一關係並非志同道合大國間牢不可破的聯盟,而是一段充滿歷史恩怨、戰略矛盾和權力失衡的脆弱結合。「中俄無上限夥伴關係」只是一種幻象,是一場以「兄弟情誼」為名的權宜聯盟。剝去聯合聲明、閱兵典禮和外交喧囂,你會發現這隻是一個空殼,靠的是互相利用而非真正的信任維繫。
中亞是雙方戰略博弈的主戰場。俄羅斯仍將中亞視為其帝國後院,這是沙俄征服與蘇聯統治的歷史遺產。而中國則通過「一帶一路」項目,憑藉公路、鐵路和債務迅速在該地區建立起經濟主導地位。俄羅斯則依靠駐軍和推動「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維持影響力。
中國建工廠、買忠誠;俄羅斯要政治服從。中國要經濟依附;俄羅斯要戰略順從。兩者目標並不兼容,存在真實的野心衝突。這一點,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們心知肚明,克里姆林宮的將軍們也不可能不清楚。這不是理論問題,而是血淋淋的現實。莫斯科想成為主宰;北京想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兩者不可兼得。
俄羅斯的「最後堡壘」北極邊境也正受到中國暗中蠶食。莫斯科將北極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冰雪主權」。而中國雖然並非北極國家,卻大胆自稱「近北極國家」,試圖染指該地區的能源與航運通道。北京的北極野心是戰略性的,而非投機取巧的衝動。這些計劃早已寫入白皮書,列入海軍戰略。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對此心知肚明——那是披著科學合作外衣的滲透。隨著中國「融化」北極冰層,也在融化俄羅斯對該區域獨佔的幻想。
兩國聯合軍演不過是精心排演的表演。表象之下,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俄羅斯至今仍拒絕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武器。在極少數情況下,經濟困窘的莫斯科確實向中國出售了武器,但通常會平衡性地向中國的地區對手(如越南和印度)也出售同類武器。
作為回應,北京從俄羅斯「偷來」能偷的一切,並加以逆向工程複製。諷刺的是,這些技術主要是通過烏克蘭獲得的。烏克蘭自上世紀90年代獨立以來,不負責任地大量將其繼承的蘇聯武器系統售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其中包括中國的第一艘航母、用於改進轟-6戰略轟炸機的先進發動機、雲系列軍用運輸機、大型氣墊登陸艇,以及導彈和戰鬥機的關鍵系統。
這些技術被解放軍仿製,卻從未給予俄羅斯任何技術補償或公開致謝。這並不是軍事合作,而是被迫容忍的盜竊行為。俄羅斯無法得罪其最大買家,而中國正是看準這一點,不斷突破底線。
歷史上中俄交戰的次數多於並肩作戰的次數。1969年烏蘇里江流域的邊境衝突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真相的揭示。中共始終將蘇聯解體視為蘇俄背叛真正共產主義的結果。與中共對解放軍的意識形態控制不同,普京放棄了對軍隊,尤其是像瓦格納集團這樣的雇傭軍的列寧式掌控,是一種自毀長城的愚蠢行為。
此外,中俄之間的深層不信任由來已久,可追溯至幾個世紀前——條約是拿槍簽的,疆域是拿刀划的。今天的領導人習近平和普京,雖然在公眾場合互敬香檳,但背後都背負著這段沉重的歷史。民族主義怨恨仍在兩國高層之間徘徊。
中國極端民族主義者將1858年《璦琿條約》視為國恥,因為那讓大片領土被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精英則擔心中國移民與資本正悄然「蠶食」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
這不是友誼,而是一場帝國之間的「對視遊戲」,暫時因他們共同仇視美國而暫停。
北京從未真正把莫斯科視為夥伴,而是一個棋子——一個能轉移西方注意力的道具,一個便宜天然氣供應國,一個威權模式試驗場。一旦普京不再「有用」,他就會被中共毫不留情地丟棄——這是中共的生存邏輯。
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在俄烏戰爭爆發初期,對大規模援俄猶豫不決。中共不需要強大的俄羅斯,而是絕望、依賴的俄羅斯。
當普京在烏克蘭戰場上失誤日益明顯后,中共才開始毫無保留地向俄羅斯提供戰爭工具和支持。這種援助使普京對習近平俯首帖耳——畢竟,中國經濟體量是俄羅斯十倍,其外交手腕也遠比莫斯科靈活、老練。
俄羅斯如今在貿易、科技乃至基本銀行業務上,對中國的依賴正與日俱增。普京曾夢想俄羅斯成為抗衡西方的「歐亞大國」,如今卻面臨成為中國附庸的風險。對一個極度在乎主權的人而言,這是莫大的羞辱。
必須看清:中俄雖有共同敵人,卻沒有共同的勝利藍圖。俄羅斯希望重建帝國疆域;中國則意在重寫全球治理規則。普京想摧毀北約;習近平則想取代自由秩序,建立一個中共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普京靠的是暴力;習近平用的是經濟脅迫、政治滲透和技術控制。這兩種戰略非但不能互補,反而在根本目標上相互衝突。終有一日,這兩條路會撞個正著。
中俄之間的紐帶,並非團結,而是對西方自由主義、美國主導地位和民主問責制度的共同怨恨。而怨恨,不是戰略,只是癥狀。
最深層的事實是:習近平和普京彼此並不信任。在地緣政治中,正如在現實生活中一樣,缺乏信任是致命的。當清算的那一刻到來時——它終將到來——龍與熊將反目成仇,就像85年前的希特勒與斯大林那樣。
西方必須做好準備。
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歷史緊張揭示了深層的不信任
余茂春
在全球密切關注習近平領導的中國與普京掌控的俄羅斯關係日益深化之際,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專制軸心」的局限性,以及它註定會失敗的現實。… https://t.co/78lNNEWhI3
— 秦鵬 (@shijianxingzou) 點此鏈接觀看視頻或圖片 May 14, 2025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華盛頓時報/X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