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丑,名字要負責
你有沒有發現,
名字里有「壯」的人似乎都結實強壯,
有「靜」的人似乎都溫柔嫻靜…
這種現象甚至擴展到了英文名——
叫「Tony」的十有八九是理髮店總監,
叫「Sunny」的好像總是熱情洋溢…
名字和長相之間,
難道真的有著某種聯繫?
科學家認真地研究了這個問題,
發現原來「人如其名」是真的!
「人如其名」
並不是說說而已
一篇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論文,探討了「名字-長相匹配」現象,研究者採用了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實驗設計:①向參与者展示一張陌生人的照片;
②提供幾個名字選項,其中一個是照片中人的真名;
③讓參与者選擇最可能匹配照片中人的名字;
④比較參与者的選擇準確率與隨機猜測的準確率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實驗樣式
研究結果顯示:■名字與外貌存在關聯性:參与者通過觀察照片猜測名字的準確率為38%,顯著高於隨機猜測的25%。這表明,名字確實可能與外貌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名字可能塑造外貌:研究推測,名字的刻板印象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行為、打扮方式,甚至塑造面部表情與特徵,從而逐漸使外貌與名字的社會預期趨於一致。
圖源抖音用戶「咩啊」
中國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人如其名」的現象。研究顯示,人們會不自覺地把名字的發音和面孔特徵聯繫起來。
簡單來說,發音圓潤、柔和的名字(比如圓、優、柔,帶有更多類似拼音u、o的音素)更易讓人聯想到圓臉;而發音較尖銳、硬朗的名字(比如霏、峰、毅,帶有更多類似拼音i、e的音素)則更易讓人想到尖臉。
名字和長相的「匹配感」
可能源於「自我實現預言」
不少人可能會疑惑,那些自稱「某地吳彥祖」的人,是天生長得帥才用這個名字,還是名字賦予了他們某種力量,讓他們逐漸變得更帥?究竟是名字影響了外貌,還是外貌決定了名字?
上述研究的研究員進一步開展研究,並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論文。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研究發現,成年人的長相和名字確實有一定的匹配性,但這種現象在兒童身上並不存在,甚至把孩子的臉「變老」成成年模樣后,匹配性也沒有出現。換句話說,名字與長相的匹配感並非先天存在,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形成的。
同名成人面部相似度大於概率水平
研究人員認為,長相會在無形中受到名字相關的社會刻板印象影響,經過時間的積累,逐漸變得更符合這些印象。這就像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一開始並不是天生的,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會「長成」更符合名字的樣子。
因為:①名字塑造社會期待
名字本身承載著文化意義和象徵性聯想,會引發他人對名字持有者的特定期待。例如,「吳彥祖=帥」「劉亦菲=美」,周圍人因此產生潛在期待,對同樣名叫「吳彥祖、劉亦菲」的人開玩笑或稱讚。這些期待像一股無形推力,被通過社會互動悄悄傳遞給名字的主人。
②社會期待影響行為
當一個人感受到外界對自己名字的期待時,ta可能會默默開啟一種「我要對得起我的名字」的暗自較勁模式。無論是主動還是無意識,都會開始調整行為,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代言人」。
③行為改變強化外貌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個人的外貌特質可能悄悄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讓名字和外貌之間的匹配感看起來好像是「天生的」,但其實全靠後天打拚。
④外貌影響名字認同
當一個人的外貌逐漸貼合名字的象徵意義時,ta對這個名字的認同感也會隨之飆升。於是,這種認同感就像滾雪球一樣,推動名字和外貌的匹配感進入一個正反饋循環:名字越「貼臉」,人越滿意;人越滿意,就越努力讓自己更符合名字的意象。
看到這裏,
你是不是心動了?
不妨每天對著鏡子
說三遍「我是吳彥祖」,
當然,
僅僅這樣還不夠,
還得注重健身、護膚、提升穿搭……
長此以往,
有一天你真的會散發出
「光環。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