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The Glen亞超三抓三現形!華人最愛逛的「它」,竟是價簽刺客?

2023年05月05日 15:25

提問,大家去超市買完東西,有看小票的習慣嗎?

一般來說,出於對超市的信任,基本上人們買完東西不會檢查小票。可是,不檢查不代表沒有問題。

近日,一位發文提醒同胞,以後買完東西有必要檢查一下小票,因為可能會有「意外發現」。

原文如下:

The Glen 亞超三抓三現形!我就是要給廣大消費者提個醒,查單對賬。也給你超市老闆看,奉勸你注意!

家人每周都會去這個店採購,我是很少去的。今天去了按經驗我對了帳,不出意外,多收!

不要給我扯有的沒的,我只知道,在我隨意對賬的三四次,三次都是多收,這個跨度橫跨4年,幾率高於70%,而且無一例外都是多收。

要麼你就是管理有嚴重問題,要麼你就是故意放任這種行為達到欺詐的效果。錢是當場退了,態度還很好。整個過程雙方都沒有廢話,操作熟練。

但是,如果被任何消費者或部門質問,請你不要給我說一兩塊,不要給我說物價漲,不要給我說要漲價忘了,不要扯東扯西,你就認!

廣大消費者,記得嚴查這家的賬單。老是忘了店名,就是被雞檔與肉檔夾著那家,靠近bread top 與的。

「中招」的消費者不止一位

這位華人po主的經驗告訴我們:真是不對不知道,一對嚇一跳。

當然,有同樣經歷的不止一個人。

這位網友稱,被重複收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誇張是有一次他們那天沒有買任何跟米有關的東西,結果被多收了一袋米的錢($40多塊),以前確實也是發現過幾次被多收,但數額不大,這次莫名多一袋米的錢是有點誇張的。

這位網友買了5.99刀的菜卻被收了9.99刀。

還有網友表示,買了幾年了,都沒核對過,不過印象里有次蘑菇價格和看到的不一樣,但是當時沒有去檢查。

這位網友稱,上周在這家店買菜,結賬的時候前面那個人就買了西瓜,很著急的樣子付錢也沒要收據就走了,輪到她結完賬看收據的時候,才發現店員把上一個沒要收據的和她的結算在一起了。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都會當場查看收銀條,也抓到過幾次多收,只不過後來超市就不敢了。

是誤會嗎?

有網友表示,感覺華人po主說的這家超市可能不是故意的,或許是標籤和產品搞混了。

「感覺是標和產品不匹配,city noodle和gouhun noodle產品不一樣。」一位網友表示。

「結賬時電腦屏幕上有顯示,掃的時候就可以監督。我是他家老顧客了,以前他看見我女兒就拿些香蕉給她,人還不錯,應該不是故意多收,也許品太多,貼錯價格了掃價時就仔細看好監督好。」

這位網友表示,明顯是兩個商品,現在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結算時掃出來的是勾魂米線,而且勾魂米線的定價也是店家錄入系統的,除非是錄入錯誤,否則就應該是$5.99。然後價簽上寫的是city啥,應該是另外一款白家產品,大概率是沒及時換上對應的標籤,還是沿用了上一款產品的標籤……看黃色價簽後面有個白色的紙,那個應該是另一張已斷貨產品的價簽被倒轉並存放于那裡,以便補貨以後直接拿出來使用。

針對網友的疑問,這位華人po主也給出了自己的說法。

「為什麼標籤不是8.99,因為消費者不是傻子啊。放8.99誰拿?只有放低的才有被拿的可能性嘛。收銀邊掃,我邊對的,但是看屏幕無法確認品牌名。所以付了錢走回去拍照也是很難看出來是同一樣東西。但因為我是盯著掃的,所以我確定是那個東西。平常一般採購那麼多,很難留意到,或許名不副實就是他們的一個竅門。」po主在評論區解釋道。

所以,真相是什麼?

超市多收錢成為一種「潛規則」?

不少華人反映,超市多收錢現象屢屢發生,而且不止一家超市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這是不是亞超的潛規則,我去的是隔壁那家蔬菜店也一樣,開始發現找錢少找我了。因為一把硬幣已經塞到錢包里想著算了一兩塊錢,懶得跟她們說,然後突然意識到我才買了一點點東西怎麼要十幾塊,一看receipt 好嘛兩根黎巴嫩小黃瓜按照小辣椒價格收的35刀一公斤,回去找她立馬說退錢,感覺能蒙一個是一個。」

「上周在Boxhill新centre的亞超,就是對面那家。買了一盒豆腐,收了我三盒錢。我發現后回去找,還給我解釋一堆有的沒的,我都懶得聽,直接說:甭解釋了,把錢退我就行了。」

「香港超市也有,我老公經常發現多收。」

「真的,我在Clayton HK超市被多收了,當場找他說連小票都不看直接退錢。」

一些網友表示,即使發現自己被多收了錢也不想去追究了。為什麼?因為就幾刀,不想折騰。那麼超市,會不會就是因為抓住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才明目張胆地多收錢呢?

哪些情況下會算錯顧客的賬單?

人為失誤:收銀員可能會因為疲勞、分心、壓力等因素而犯錯。

標價錯誤:有時候商品的標價可能會與實際售價不符,這可能會導致算錯錢的情況發生。

系統錯誤:收銀機可能會出現故障,或者商品掃描器可能會讀取錯誤的價格信息。

商品數量不符:如果收銀員沒有正確掃描商品或者輸入了錯誤的數量,就可能導致算錯錢的情況發生。

促銷和折扣:促銷和折扣可能會導致商品價格變化,但是如果收銀員沒有正確輸入促銷代碼或者折扣信息,就可能導致算錯錢的情況發生。

如果你在的超市被多收了錢,你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保留收據:首先,你需要保留收據,以便證明你購買的物品和金額。

確認錯誤:仔細檢查收據和購買的物品,確認是否確實多收了錢。有時候,這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誤解或者標價錯誤。

與收銀員聯繫:聯繫收銀員,向他們提出你的問題並解釋你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收銀員都會願意檢查收據並解決問題。

尋求經理或客服代表幫助:如果收銀員無法解決問題,你可以要求見經理或客服代表。他們通常有更高的許可權來解決問題,並可以更快速地採取補救措施。

聯繫消費者組織:如果以上措施都無法解決問題,你可以聯繫消費者組織或者當地的消費者委員會,以獲取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結語

超市和消費者本就是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兩者如有一方破壞這種信任,都會使另一方受損。

做生意,誠信第一。超市應該遵守澳洲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得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或者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超市還需要提供公開透明的價格,不得通過捆綁銷售、隱瞞價格等手段欺騙消費者,超市需要在商品上明確標註價格,並及時調整價格,一定做到自查自糾。

作為消費者,在澳洲超市,需要講誠信,遵守超市的規定,不欺騙、誤導商家,不購買假冒偽劣產品,不惡意損壞商品,共同維護超市的秩序和誠信。

(素材來源:小紅書用戶「咖啡逗趣」)

*以上內容由墨爾本小喇叭綜合整理報道,素材來源於網路公開渠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