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以在澳洲駐軍了!過萬紐西蘭人申請入澳籍,新州電費上漲,澳洲房屋保費升至數十年高位
– 澳洲移民人數創新高!技術移民和留學生成主力軍,家庭團聚類簽證獲批量大幅下滑
– 澳日互惠准入協定生效 可在對方國家駐軍展開行動
– 入籍途徑開通后 逾萬紐西蘭人申請入澳籍
– 全澳「首堵」城市易主!悉尼排名第二
– 澳洲北部棉花產量預計翻倍
– 全國重大工程造價飆升 超出最初預算約900億澳元
– 澳洲房屋保費升至數十年高位 中位價漲四百多
– 澳洲最大GST稅務欺詐曝光 涉案金額達46億
1.澳洲移民人數創新高!\r\n技術移民和留學生成主力軍,家庭團聚類簽證獲批量大幅下滑
《每日郵報》8月14日報道稱,儘管來澳的移民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家庭團聚類簽證的獲批量卻出現了顯著下滑。
報道稱,澳洲內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技術移民簽證的獲批量增加了111.7%,從68055份增至144040份。
被歸類為臨時但長期入境的學生簽證增加了154.4%,從200941份增至511149份。
但儘管如此,家庭團聚簽證的批准數量減少了22.2%,這是8個移民類別中唯一一個批准量有所減少的類別。
家庭團聚移民曾經是澳洲永久移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但自1997年來,前自由黨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對移民結構進行改革后,更多技術移民湧入澳洲。
唯一一次例外是在2021-22財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澳洲邊境一直對技術移民和留學生關閉,直到2021年12月中旬才重開。
這是25年來,家庭團聚簽證的批准數量首次超過技術移民,當時有105689份家庭團聚簽證獲批,而技術移民為68055份。
財政部預計,在2022-23年間,抵達澳洲的移民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40萬。5月份的預算文件顯示,在截至2027年6月的5年內,澳洲預計將再接納150萬移民。
與此同時,澳洲的租賃市場十分緊張,且通脹率高達6%。
儘管澳聯儲自2022年5月來連續加息12次,但6月的失業率仍保持在3.5%的48年新低,商業團體一直在遊說政府增加技術移民。
除短期遊客外,在與勞動力有關移民類別中,打工度假簽證的批准數量增幅最大,從64195份增至171270份,增幅為166.8%。
2.澳日互惠准入協定生效 可在對方國家駐軍展開行動
按照澳洲和日本達成的一項協定,兩國將加強防務合作,澳洲軍隊將被允許在日本駐紮,在日本展開行動。
澳日互惠准入協定(The 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于上周日正式生效,根據該協定,日本F-35戰鬥機將被部署到達爾文郊外的皇家空軍Tindal空軍基地,而澳洲亞F-35戰鬥機將於9月初被派往日本。
這是日本除60多年前與美國簽署的類似軍隊訪問協定外,首次和另一個國家達成的類似協定。根據該協定,兩國還將共同參加聯合軍事演習,其中第一次演習Yama Sakura演習定於今年年底在日本舉行。
澳洲聯邦國防部長馬尼斯(Richard Marles)說,該協定將擴大澳洲和日本的夥伴關係,加深兩國國防軍之間的關係,支持更密切合作,加強民主同盟軍和日本自衛隊的能力。澳洲和日本都認識到我們的安全環境日益複雜,需要加強夥伴關係,以支持一個穩定繁榮的地區。
去年馬尼斯在東京會見日本外長時曾承諾深化與日本的安全關係。
澳洲聯邦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說,互惠准入協定將有助於更廣泛地區的穩定,澳日之間的安全和防務關係對兩國都至關重要,這種關係以我們的特殊戰略夥伴關係為基礎,澳洲和日本都渴望建立一個穩定、和平與繁榮的地區,這項雙邊互惠准入協定將有助於兩國深化防務合作。
3.入籍途徑開通后 逾萬紐西蘭人申請入澳籍
最新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初新的入籍途徑開放后,已有超過數1.5萬名紐西蘭人申請加入澳洲國籍。
根據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和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Chris Hipkins)今年早些時候達成的協議,持特殊類別簽證並在澳洲已居住了至少4年的紐西蘭人可以直接申請加入澳洲國籍。
此前,持特殊類別簽證的紐西蘭人可以在澳洲居留,可是在領取政府津貼方面會受到限制,而且在成為公民之前必須先申請永久居留權。但根據新的政策,他們若想成為公民,可以繞過申請永久居留權這一步驟。
數據顯示,自7月以來,約有一半的入籍申請來自紐西蘭人。
澳洲移民部長賈爾斯(Andrew Giles)說,在這一變化生效后的40天中,已有1.5萬紐西蘭人申請成為澳洲公民,這將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繫。
在已經開始辦理入籍手續的1.5萬名紐西蘭人中,已有近500人通過了入籍考試。
4.全澳「首堵」城市易主!悉尼排名第二
《信使郵報》8月13日報道,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布里斯班已超越悉尼和墨爾本,成為澳洲最堵的城市。
報道中稱,Transurban的交通趨勢報告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有更多布里斯班居民開車上班,1周內得擁堵天數為3.9。
這一數字已經超越了墨爾本和悉尼,後者的擁堵天數分別為3.6和3.8。 除此之外,布里斯班居民最擔心問題就是日益惡化的交通情況,這表明他們對州政府缺乏信心,認為政府無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
Transurban的數據還顯示,越來越多布里斯班司機選擇走收費公路,以減少通勤時間和避免擁堵。
Transurban的一名女性發言人表示:「我們的交通數據顯示,布里斯班走收費公路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此外,該地近65%的居民更喜歡開車,而非乘坐公共交 通工具。
Transurban預測,東南部地區的人口預計將達到500萬,未來10年的擁堵情況將至少惡化23%。
昆州皇家汽車俱樂部(RACQ)多次警告政府,希望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交通規劃,以緩解道路擁堵的情況。
RACQ今年7月發布的交通數據顯示,僅東南部就有260多個擁堵熱點區。
5.澳洲北部棉花產量預計翻倍
澳洲北部蓬勃發展的棉花產業預計明年產量將翻一番,並在當地兩個軋棉花廠的建設下進一步起飛。
在北領地的凱薩琳(Katherine)鎮的軋棉花廠建造工程已接近完成,西澳金貝里(Kimberley)地區庫努納拉( Kununurra )鎮附近的第二個工廠正在建設中。
它將為過去幾年在這兩個州種植棉花的生產者提供降低運輸成本和計劃種植更大作物的機會。
以前,在西澳和北領地採摘的棉花必須用卡車運到昆州東南部約3600公里的多爾比( Dalby)才能軋棉花。
澳洲,巴西和美國共同生產了全球約70%的棉花貿易,澳洲和美國的產量前景令人滿意,加上巴西即將收穫的產量預計將增長20%,也為任何看漲情緒付出了代價。
6.全國重大工程造價飆升 超出最初預算約900億澳元
澳洲一批最重大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在未來十年內將面臨造價膨脹超過900億澳元的集體井噴,這是一股預算嚴重超支的浪潮,威脅著全國各地政府的「重大建設項目」。
與此同時,預計阿爾巴尼斯(Athony Albanese)政府將很快完成它今年5月初宣布的對其1200億澳元基礎設施管道的獨立審查結果。
全國各地的政府都面臨著造價大幅膨脹的噩夢,這可能會延長債務並擴大預算,因為它們試圖兌現前任政府的基礎設施工程承諾。
這一重大工重項目總開支將超出最初估算900億澳元的數字,是基於《澳洲人報》對這個國家一些最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公開資訊的分析得出的估計,這些工程項目現在造價超過1900億澳元– 它們還只是即將出現的大規模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基礎設施計劃的一小部份。
安保資本(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Shane Oliver)表示,基礎設施工程的支出大幅膨脹的狀況「在好轉之前還會變得更糟」,原因是勞動力成本急劇上漲,建築業需求強勁以及建築材料持續短缺。
有些工程項目,如陷入困境的內陸鐵路( Inland Rail)工程項目,可能會隨著政府預算的緊縮而縮減。
聯邦基礎設施部長甘芙蓮(Catherine King)的辦公室上周日在接受記者詢問時無法提供有關基礎設施審查的最新情況,該審查將於8月初進行。
分析顯示,澳洲所謂的大型工程項目在過去十年中宣布的總造價約為1000億澳元,如果最終交付,現在的成本可能幾乎是其最初預算的兩倍。
7.澳洲房屋保費升至數十年高位 中位價漲四百多
20年來房屋保險費的最大漲幅引發了人們的擔憂,澳洲人放棄投保的風險越來越大。
由於越來越頻繁的災害導致保費上漲,一些澳洲家庭將一年中兩個月的收入用於購買房屋保險,一些家庭則不買保險。
精算師協會(Actuaries Institute)周一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近八分之一的家庭(約124萬個家庭)面臨保險負擔危機。
該協會的研究發現,截至3月份的12個月內,家庭保險的年中位價上漲了400多澳元,達到1,894澳元。在某些情況下,高風險、洪水易發地區,如昆州北部和西澳地區,房屋保險費上漲了50%。
經濟學家胡特利(Nicki Hutley)說:「越來越多的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再也無力承擔保費。」
「這意味著許多受災家庭可能會發現自己面臨巨額賬單卻無力支付,有時甚至沒有安全的棲身之地,同時還要應對災害本身帶來的創傷。」
新州北部農民萊克(Peter Lake)曾在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21年遭遇過大洪水。
「我們失去了圍欄和飼料,被迫賣掉了大部分牲畜。即使洪水退去,但淤泥遍地。我們與淤泥抗爭了幾個月。」
自洪水發生以來,萊克的保險費用急劇飆升。
「我的農場每年的保險報價為19,000澳元,這太高了。我們必須權衡是否要為我們的農場設備、棚屋和柵欄投保。我們現在只為房子和馬車投保。」
受影響最嚴重的家庭位於新州洪水多發的北部河流地區,以及颶風風險較高的昆州北部和西澳。
精算師協會發布此份報告之前,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Choice上周的研究顯示,87%的保單持有人在最近一次續保時發現保費上漲。
今年早些時候,聯邦政府設立了災難準備基金,承諾每年投入2億澳元用於風險和複原力項目。
精算師協會的報告建議政府加大保險稅收減免和補貼力度,以幫助緩解成本壓力。
8.澳洲最大GST稅務欺詐曝光 涉案金額達46億
澳洲歷史上最大的消費稅(GST)稅務欺詐曝光,涉案金額高達數十億。
澳洲稅務局(ATO)已承認,在社媒平台TikTok上推廣的一個騙局中,涉及了46億GST欺詐退稅;其中,ATO支付了16億多澳元的虛假申報的GST退稅。
去年4月11日,ATO領導的防嚴重金融犯罪工作組(SFCT)啟動了名為Operation Protego的調查行動,在全澳範圍內打擊涉嫌通過偽造企業,虛假申報GST退稅的個人。
聯邦警察在一系列的突擊行動中,逮捕了一百多人,並對5.6萬人採取了合規行動。
負責Operation Protego行動的ATO副局長維爾·戴(Will Day)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們已經阻止了約27億澳元的欺詐性退稅申報」。
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銀行發現了一波可疑交易,領取社會福利的客戶從稅局收到了大筆商業退稅,有的退稅額甚至超過10萬澳元。
銀行凍結了這些賬戶,並向稅局通報了這些情況,但稅局沒有對這些賬戶採取任何行動。
從2021年年中開始,隨著TikTok上的社媒影響者向他們的追隨者解釋如何從政府獲得退稅,這種欺詐行為呈爆炸式增長。
這種騙局涉及人們申請一個澳洲商業號碼(ABN),然後通過MyGov賬戶申請退稅,退稅金額為他們聲稱在創建新企業過程中虛構的巨額開支。
儘管稅局起初報告稱平均申請退稅金額為2萬澳元,但悉尼西部的會計師告訴《澳洲金融評論》,在他們的客戶中,平均欺詐金額超過8萬澳元。
隨著欺詐行為的蔓延,稅局的預防措施不堪重負,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提出虛假退稅申報。
去年年初,銀行與澳洲交易報告與分析中心(AUSTRAC)成立的FinTel聯盟合作,調查欺詐規模。面對稅局的不作為,銀行對如何處理被凍結的賬戶感到絕望。
一位銀行高管說:「我們通知了ATO,但他們不想管這件事。」
幾位銀行高管非正式地聯繫了儲銀,後者于去年2月中旬與稅局進行了會談。
ATO副局長維爾·戴否認了稅局有任何的不作為。
最初,稅局稱,已支付了8.5億澳元的虛假申報的稅款,但Operation Protego阻止了超過10億澳元的進一步退稅。稅局已追回6,600萬澳元,其中大部分來自銀行凍結的賬戶。
去年2月,稅局報告說,它已阻止了25億澳元的GST虛假申報,但沒有提及已支付了多少虛假申報的稅款。
9.新州電費上漲,投訴量激增66%!
新州能源監管廳透露,有關電價上漲的投訴飆升了66%,越來越多的人在安裝了新的智能電錶后,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賬單衝擊。
該能源監管機構警告說,新州的家庭在升級到智能電錶時,獲得的「信息不足」。
新州能源和水務監察廳(EWON)最近對能源投訴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在截至2023年6月的4個月內,就收到了3554起關於電力的投訴,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6%。
其中最常見的投訴包括有關高額賬單的爭議、客戶服務質量差、電錶讀數爭議、對客戶投訴的回應不力以及付款困難。
副監察員Helen Ford報告說,關於價格上漲的投訴在上一季度甚至沒有出現在十大核心問題中,但「在本季度卻成為第四大核心問題,比前一季度增加了65%,比2022年4月至6月增加了113%,增幅相當大」。
「我們預計價格上漲、支付能力以及高額賬單,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造成投訴增加,因為許多客戶在冬季能源使用增加的同時,收到了首張漲價的賬單。」
根據她辦公室的記錄,在新的智能電錶安裝后,投訴量也有所增加,其中投訴原因包括,人們未被告知他們的費率或賬單系統將發生變化,也沒有獲得有關「分時電價」(Time of Use)或「按需電費」(Demand Tariffs)的信息。
還有一些家庭並未被告知有關電費類型變更的費用。例如,一位顧客在被告知「更換電錶不會產生任何費用,並且費率(tariffs)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后,改用了智能電錶。
但在收到電費上漲的通知后,這位顧客四處比價,發現他的電費類型已經在全國電錶資料庫中,由單一的統一費率(single flat rate tariff),變為單一的按需電費(single rate demand tariff)。
「他認為這是在不知情或同意的情況下發生的。」EWON報告稱,「他聯繫了電力供應商,並要求將電費改回單一統一費率,但遭到了拒絕,並被告知現在電錶已經更換,無法更改回去。」
在投訴后,他獲得了300澳元的信用額度,作為客戶服務不良的補償。
他表示,計劃到2030年為所有家庭推出智能電錶。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