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價致來澳留學生心理壓力巨大!諮詢難、收費貴只能暗自崩潰
中國留學生小戴(Evania Dai)發現自己在周租470澳元的房間里夜不成眠,因為「破窗戶很破」、「大老鼠」和「蟑螂」滿地爬。
雖然這處悉尼合租房比周租600澳元的學生宿舍便宜,但居住條件下降,包括隔音效果的缺失,卻害她患上了失眠症。
小戴說,租房中介和房東都幫不上忙,所以她去找了一位心理諮詢師,覺得很有用。但兩次諮詢下來,她意識到自己負擔不起每次一兩百澳元的花銷。
不斷上漲的生活費用給像小戴這樣的留學生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在房租和醫療費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澳洲留學生理事會(CISA)主席索爾坦普爾(Yeganeh Soltanpour)說,她「絕對」聽說過生活費用上漲導致當前這批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報告。
索爾坦普爾說,「留學生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她指出,在大流行期間,許多留學生「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絕不退縮」。如今在生活成本上漲面前,他們也表現出了類似的韌性。
悉尼大學研究生代表協會(Sydney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Representative Association)的一名成員告訴專家小組,與該協會聯繫的許多留學生「都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或者正處於心理危機之中」。
這位代表說:「留學生往往需要為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或輔導員的一次治療支付高達200澳元的費用。由於諮詢費用過高,他們中的許多人無力負擔適當的治療或護理費用。學生們不得不在支付諮詢費和支付食品、房租或其他必需品之間做出選擇。」
小戴目前就讀的悉尼大學表示,該校一直在為留學生提供免費的、量身定製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具有文化適應能力的諮詢,幫助學生處理常見的心理問題。
但小戴建議各大學可以考慮利用社交媒體,以英語以外的語言推廣心理健康服務,並與學生當面交流,而不是只發電郵。
青年心理健康專業機構Orygen 2020年發布的一份關於留學生的報告稱,53%的教育機構認為「生活費用或財務問題是造成留學生壓力的主要原因」。
該報告還發現,留學生表示,他們無法獲得心理健康服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不知道該去哪裡,以及這些服務的費用太高。
墨爾本人口與全球健康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拉塞爾(Melissa Russell)與他人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比較了大流行之前和期間國內和國際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她說:「在大流行期間,大約43%的留學生因為社會支持水平偏低而抑鬱,但本地學生只有34%。」
前中國留學生小朱(Nicola Zhu)說,她在阿德萊德留學期間也曾經歷過心理危機,但幸虧得到了學校的幫助。
小朱去年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康復故事,並說從那時起,她每周都會收到其他中國留學生的諮詢,詢問她是到哪裡求助的。
她說,許多人不知道澳洲的大學經常提供免費的心理健康課程,也不知道大多數學生醫保都可以報銷部分心理健康諮詢費用。
同時從事心理健康相關研究的臨床心理學家蔡(Isabella Choi)說,大多數留學生醫保都可以報銷心理健康諮詢費,但學生還可能需要承擔一部分自費,這對他們仍是一種經濟負擔。
蔡博士還指出,其他多種問題也可能會加重留學生的壓力,並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如生活成本壓力,以及難以找到或保住工作。他們還可能會在工作中受到剝削,或者面臨過勞和薪資過低的問題。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澳大利亞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