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祭出大戰略!中國整個產業結構要廢;美進口商爭分奪秒將貨物運出中國
最近中共總理李強多次喊話要「做強國內大循環」,但專家分析指出,「內循環」不可行,行不通,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造成的。自上周末中美兩國宣布關稅休戰90天以來,中國至美國的集裝箱船預訂量激增,中國工廠爭分奪秒地把貨物運到美國。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撕破東南亞防線,作為承接大量從「中國加一」策略轉移產業鏈的越南,遭受了最為猛烈的衝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周日表示,貿易談判缺乏善意與未採行動的國家,關稅將回到4月2日宣布的稅率。
最近中共總理李強多次喊話要「做強國內大循環」,但專家分析指出,「內循環」不可行,行不通,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造成的。
自上周末中美兩國宣布關稅休戰90天以來,中國至美國的集裝箱船預訂量激增,中國工廠爭分奪秒地把貨物運到美國。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撕破東南亞防線,作為承接大量從「中國加一」策略轉移產業鏈的越南,遭受了最為猛烈的衝擊。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周日表示,貿易談判缺乏善意與未採行動的國家,關稅將回到4月2日宣布的稅率。
李強祭出大戰略!中國整個產業結構要廢了
美中關稅戰進入90天「休戰」期間,中共總理李強再次喊話要「做強國內大循環」,推動經濟的穩定運行
在美中關稅戰升級初期的4月9日,李強曾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強調要「做強國內大循環」,「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
5月15日,李強在召開的國務院工作會上,仍然強調要把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立足點放在「做強國內大循環」上,利用內需和內循環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並影響國際循環。李強還宣稱,「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是「大國經濟的獨有優勢」。
對中共宣稱其贏了美中關稅戰同時,李強繼續強調「內循環」經濟,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中國的製造業大部分是以出口為主,很多產業鏈是為全球供應鏈服務的,如果以內需代替出口的話,那「基本上整個產業結構就作廢了」。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認為,中國的內需消費不足是「結構性失衡造成的」,其強調內循環是一句空話、廢話。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告訴大紀元記者,他感到,「做強國內大循環」是李強對國內的「喊話」。
他認為,李強的講話中也反映出,「在內需不足與結構性壓力下,雖然中國市場龐大,但實際上消費信心並不足」,中國經濟面臨嚴重挑戰。
黃大衛認為,內循環經濟需要強大的內需市場和創新的產業鏈。
「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障不足,老百姓最大的消費是解決養老、生存、教育、醫療以及居住問題,都是生活必須的問題,這都解決得非常吃力,所以沒有太多的、多餘的錢去進行普通意義上的消費。」
王赫提到,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他的外貿依存度是16%左右,而中國的外貿佔比是美國的兩倍,「這就是說中國經濟很大部分是靠外貿,這個問題對一個大國來說存在很大的問題。」
孫國祥認為,中共的經濟措施「既沒有觸及收入分配、戶籍制度等根本性改革,又過度依賴傳統刺激手段」,這是「體制性供需錯配」,這樣的「內循環政策」就會失效。
他說:「當政府投資擠出民間活力與社會保障,抑制消費潛能,形成所謂『循環僵局』時,任何內需戰略都將淪為紙上談兵。」
美國進口商正在爭分奪秒地將貨物運出中國
路透社5月16日發自洛杉磯和香港的報道,運營商表示,自上周末中美兩國宣布就懲罰性關稅休戰90天以來,中國至美國的集裝箱船預訂量激增,導致中國港口和工廠出現交通堵塞,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疏通。
從運動鞋、沙發到建築用品和汽車零部件,美國進口商正在爭分奪秒地將貨物運出中國。
德國集裝箱船運營商赫伯羅特公司(Hapag-LIoydHLAG.DE)發言人告訴路透社,需求量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只能為長期合同的客戶提供服務”。
集裝箱跟蹤軟體供應商Vizion稱,截至本周三的七天內,平均訂艙量從截至5月5日一周的5709個標準箱,飆升了277%。
該報道說,未來幾周,中國出口航運的激增將轉化為美國西海岸港口的到貨高峰。
海運諮詢公司德魯里(Drewry)的數據顯示,周四,從上海到洛杉磯的非合同即期運價比前一周上漲了16%,達到每40英尺集裝箱3.136美元。這還不到2024年4月的一半,但如果船東推動漲價,6月1日可能會大幅躍升至每箱6.000美元左右。
川普撕破東南亞防線,中企老闆們哀嚎遍野
今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越南征46%懲罰性關稅。
《星島日報》報導,美國關稅戰席捲全球,劍鋒所指的是與中國展開戰略博弈。東南亞國家一直被美國視作中國產品繞道進入其市場的「後門」,其中越南吸收最多來自中國產業投資,在中美博弈之間承受著巨大的平衡壓力。
越南商務諮詢顧問王先生訴苦,他的幾單落地建廠合同全都「剎車」了;雖然後來暫緩加稅,但「在不確定的當下,大家更多選擇擱置觀望」。
「之前普遍以為頂多加15%,誰能料到這麼高?!」王先生在河內經營的本土化諮詢公司,專註于為中企出海越南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彼時他費盡周折簽下了涉及內地多間電子廠和玩具廠落地的服務合同,項目金額最高達一億美元,有客戶甚至已付定金;然而嚴厲的關稅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深耕越南紡織業多年的郭老闆同樣憂心忡忡。此前,他帶著中國內地的夥伴來胡志明市考察,計劃購置土地興建配套的紗線廠,可在關稅重擊下,夥伴果斷停掉合作計劃。他的另外一名華商朋友,原計劃在當地建設8萬平米的廠房,雖已建好6萬平米,剩餘工程也選擇「緩一緩」。
2018年川普發起中美貿易戰,為規避關稅,中企掀起一波搬遷越南的熱潮。所謂「中國加一」策略,指的是一些企業為分散風險,在中國之外另尋一個生產基地,越南正是當時的主要選擇之一。」
多國哀嚎!談判欠誠意國關稅回到解放日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周日表示,貿易談判缺乏善意與未採行動的國家,關稅將回到4月2日宣布的稅率,這些國家將收到明示關稅的信函,相信各國會帶著善意來談。
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國家廣播公司(NBC)周日政論節目《會晤新聞界》(Meet The Press),就美中瑞士會談結果表示,雙方沒有後退,都了解現狀如同禁運無法持續,也不想持續口頭你來我往,所以都降低115%關稅,因此美國在2025年對中國課徵30%,中國對美課徵10%,美中現在已有持續對話的機制。
對於欠缺善意或未見行動的國家會採取何種稅率,貝森特說:「會是4月2日宣布的稅率,有些國家會10%,有些國家會較高,協商就如同(美國總統)川普所指,如果不願談,就會回到4月2日宣布的稅率。」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16日因政府債務與利息成本不斷提高,將美國信評等級由最高的Aaa調降至Aa1.市場再度關切美債信譽,長短期美債收益率再度飆高。
貝森特說:「穆迪是落後指標,相信大家都認為信用評等機構都是如此,我未必認同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過去所言,但他在2011年也講同樣的話,這是落後指標。」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鏈接: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鏈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原文鏈接:李強祭出大戰略!中國整個產業結構要廢;美進口商爭分奪秒將貨物運出中國,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