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幫孩子買房?澳專家警告:小心棺材本被啃光
父母銀行也有破產風險
隨著澳洲高漲的生活成本和部分家庭「啃老文化」的盛行,
所謂的「父母銀行」正面臨崩潰風險。
有金融專家警告說:在價值高達3.5萬億澳元的財富代際轉移即將全面展開之際,
老年人應當優先考慮自身的財務保障,
尤其是在健康、養老和護理等方面預留充足資金。
在未來十幾二十年內,澳洲預計會有350億澳元的財富從父母轉移給子女。
一份由Acenda(前身為MLC Life Insurance)發布的新報告指出:老一輩在進行生前財富轉移時,應充分考慮突髮狀況,
如健康問題或婚姻破裂等,並有效管理相關風險。
Acenda的教育負責人Marshall Ross表示: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目前正值65歲退休高峰期,
越來越多的父母在退休前就開始向子女提供經濟支持,這反映出代際觀念的變化。
Ross說:很多年輕人面臨經濟困境,這是我們看到這種趨勢的背景原因。
人們在面對自己所愛子女的金錢需求時,很難做到完全理性。
但與此同時,他也指出:父母在援助子女與保障自身退休生活之間,往往陷入兩難。
Ross表示:未來五年內預計將有70萬人退休,而嬰兒潮一代目前掌握全國近一半的財富,
因此 「父母銀行破產」 的案例大概率將持續增加。
他警告說:許多父母並沒有清楚理解無擔保貸款的風險後果,尤其是在沒有明確還款計劃的前提下。
如果風險管理不到位,父母不僅可能失去原本規劃的退休生活,還可能面臨失去住房的風險。
JBS Financial Strategists的總經理Jenny Brown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成年子女開始向父母索要金錢,有些手段甚至頗為 「操控性」。
她強調:孩子們必須意識到,這些錢是他們父母一生中所積累的全部財富。
Brown說:現在有些3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將繼承父母財富視為「理所當然」,
但父母必須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資金,
應對未來不確定的醫療支出、搬入養老村或接受正式護理服務的需求。
她舉例稱:如果孩子的婚姻破裂,而事前又沒有任何正式協議,
那麼原本給孩子的錢,有可能有一半會被孩子的前任伴侶分走。
如果孩子經營失敗、宣布破產,那筆錢也可能就此蒸發。
Brown提醒到:父母銀行」實際上已經是澳洲第五大 「貸款機構」,
在向子女提供資金前,父母務必要清楚界定是借款還是贈與,
並建議簽署專業的書面協議。
理財顧問、《Money for Life》一書作者Helen Baker則表示:向子女提供經濟支持本質上是一個情感決定,但家長首先應該 「看好自己的底牌」。
她建議說:一定要搞清楚,這筆錢到底是給多少、何時給、怎麼給、以什麼結構方式給。
她指出,健康問題日益成為影響退休計劃的關鍵變數:很多人原計劃工作到65歲或67歲,但現實中往往提前因病退出職場。
此外,Baker警告說:很多家長為孩子貸款擔保,但這其實風險極大。
一旦出問題,很可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牽連全家…
她建議,父母應尋求專業意見,規劃好遺產安排,
確保保險足額,並且要有緊急資金儲備和退出機制。
總結來說,「父母銀行」 雖然體現了親情支持,
但若沒有清晰的規劃和風險控制,極有可能拖垮自己原本安穩的退休生活。
來源:各大澳媒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